长理培训真题库
我的
军队文职考试一本通

增加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2020-01-26 18:48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功能 1.教育功能 对大学生开展法制教育,主要是通过传授必要的基础法律知识,使大学 生充分认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 必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要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了解 和认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掌握我国宪法和基本法律的主要精 神和内容,增强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积极学 法,严格守法,主动用法,自觉护法。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 在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把提高法律意识从自在的行为变为自 觉的行为,从而意识到法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并把法律当成日常生活 中的一部分,最终实现对大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的目的。 2.导向功能 我们正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法律体系,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新中国成立以前,社会主义法制 基础相当差,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虽加快了社会主义法制建 设的步伐,但仍未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过去制定的不少法律、法规 已经不适应不断发展的客观物质生活条件,尤其是在目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加快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尤其是加快立法、加 强执法(包括司法)更显迫切。立法的前提条件是客观条件的需要,这里的客 观条件除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之外,还包括公众的法律意识的现状。法 律的制定就是为了规范人们的行为,调节人们相关之间的社会关系,如果人 们的法律意识水平处在较低的层次上,法律就不可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和实施 , 即使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因此而增加法的实施成本。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 与法律实施的关联程度较大,如果大学生能有较高水平的法律意识,这对法 律的实施无疑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进而带动和促进全体社会公众对法律实 施的支持。从这个角度讲,大学生法律意识具有导向功能。这种导向是相对 于社会公众而言的。 3.评价功能 法的实施,包括法的遵守和法的适用两个方面。就法的遵守而言,法律 意识的功能主要指社会公众把法律当成自己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自觉依 法办事,自觉维护法律尊严。而就法的适用而言,法律意识的功能主要表现 在对专门机关的司法活动进行法律监督,保证法律得到切实有效和公正、及 时的实施。在这里,主要体现的是评价功能,即对行为的正确与错误,法律 是否公正,法律的实施是否有效做出价值判断,从而影响法制建设的进程。 当然,由于大学生缺乏判断和辨别复杂事物的能力,因此当他们在做价值判 断时,就不可避免地出现错误的判断,从而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评价功能 的发挥。 4.规范功能 统治阶级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以法律这样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来规范人 们的行为,以法律来调整习俗、道德和政策等行为规范,无法调整或调整不 力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法律这一目的的实现除依赖国家强制力外,还 必须依赖社会公众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因为国家强制力仅仅是外部力量, 而法律意识则是实现法律目的的内在动力。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内 因是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当代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 构建可以使他们自觉按照法所体现的广大人民的意志去规范自己的言行。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 1、法律知识不足或对法律一知半解,没有正确的法律观念 当代大学生从中小学政治理论课中了解了一些法律基本概念,知道了一 些比较贴近生活的法律规范,比如《宪法》、《义务教育法》、《消费者权 益保护法》等,而对其他法律的了解不多。就其对法律的了解深度来说.他们 也是一知半解,纯粹靠死记硬背,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掌握法律的 理论和精神实质。要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按正确的法律意识去处理矛盾时,他 们又表现出“知”“行”脱节,知法而不能守法、用法。 2、法律工具主义价值取向严重 在对法律的社会效用的理解上,绝大部分大学生把法律理解为对人的行 为的约束,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用以统治社会使人臣服的工具或手段,是 统治阶级意志的玩偶。现代社会的法治,也是国家尤其是司法机关用以严惩 犯罪、制裁违法的有力手段。这种工具主义价值取向,使大学生们在内心深 处认为他们的遵纪守法行为只是迫于国家和学校的强制,而偷偷进行的违法 违纪行为只要没有被学校或司法机关抓住证据就是与强制力对抗的“伟大胜 利”。有了这种错误思想,在大学生的心理底层,形成了对正确的现代法律意 识教化的潜意识抵制。 3、强调权利,忽视义务、责任 大学生一般对我国法律规定的权利有了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对于经常遇 到的权利内容已基本上有了正确的认识,并强烈要求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却消极回避个人对社会应尽的义务、责任。经常把自己的人身自由权利、人 格尊严权利、物质帮助权利、受教育权利、恋爱自由权利、参与社会活动权 利等等放到了自己拥有的首要位置上,要求国家、社会、他人为其实现权利 和自身价值提供条件并加以保障,而在行使权利、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 却不考虑是否侵害了他人权利,是否对国家、社会造成危害,甚至根本不清 楚自己应承担哪些法律义务,权利与义务发生了严重的偏差,责任心不强。 4、法律意识淡薄,崇尚权力,对法治没有信心 当代大学生由于过分追求书本知识,法律意识十分淡薄,没有法律的思 维习惯,一切强调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个性和自我发展,看问题往往主观偏 激,缺乏足够的明辨是非的能力,故常常发生因一时冲动而不计后果的现象, 导致违法和犯罪行为的发生。相当一部分学生还从个别现象中得出了“权大于 法”的结论,对法治缺乏信心,认为法治建设是政府的事情,因而那部分学生 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视读书为日后追求名利地位和享受的“阶梯”。 如何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1、制总体规划,从制度上保障法律意识的培养连续实效 法律意识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教育系统工程。首先需要教育行政 管理部门从学校教育全局出发制定学校法制教育发展纲要,并用严格的制度 强力贯彻实施,保证各级各类学校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体制与教学 计划上的连续性与升华性。目前,由于我国学校法制教育缺乏一种统揽全局 的、有制度保障的法制教育模式,小学、中学与大学的法制教育内容上没有 连贯性,许多地方甚至还存在着肤浅、重复的可能,无法调动青少年学习法 律知识的积极性。这些弊端是造成我国当代青少年整体的法律知识不足、法 律意识薄弱,判断违法与犯罪的能力不强的最主要的原因,我们应该在社会 主义法治建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国家教委的领导下,利用全国法制教育 资源,重新审视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目标,确立以现代法律意识教育为主 线的政治理论课改革方案,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小学、中学与大学由浅入 深、由表及里、与其思想行为特征相吻合的整体推进方案,从制度上保障我 国法律素质教育稳步发展。 2.课内课外相结合 学校的法制教育离不开整个社会的法治环境和法律文化,尤其是大学生 法律信仰的形成与固化,需要良好的法治运行的社会基础和社会文化背景。 最好的法律意识教化理论、最先进的法律意识教育手段,如果没有现实社会 依法办事、司法公正和法律公平观念的支撑,也只是纸上谈兵,对大学生的 意识产生不了多大的影响。如果我们“闭门造车”,只是学校进行法律意识的 培植,而忽略整个社会对人的意识的作用,也不可能促成大学生现代法律意 识的自主升华和稳定。学校的法制教育与国家的法治文明建设唇齿相依。 我国己经在立法科学化、依法行政、司法独立与公正等方面取得了举世 瞩目的成果,社会法治化程度越来越高,法治环境越来越好,优秀的法律文 化逐步形成。在法律意识培植的外部环境上,取得了良好的成就。但是,对 于大学生群体来说,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普遍不高,我们应该利用广泛的 社会资源,把大量的外部信息不断地输入大学生的头脑中,促使大学生不断 被社会优良的正确的现代法律意识“同化”,“顺应”社会主义法治的发展。 3.法律意识培植与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互动 我国要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人才,必须下大力气提高当代学生的法 律素养和政治素养,建立大学生法律意识培植与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互动模式。 具体的措施是:开展专题、专业的政治与法律融合的综合教育活动(如专题报 告会);开展法律与社会理想、道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紧密结合的 专题讲座,即开展人生理想与法律理想、社会秩序正义、道德规范与法律规 范的融合与升华的教育;还可以采取演讲比赛、主题讨论、辩论会、班会等灵 活多样的意识培植方式。通过形式多样的互动性教学,及时地把已经升华为 法律基本内容的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方针政策等内容传授给学 生,把权利本位、自由正义、道德升华以及程序救济等法律精神实质注入大 学生的心灵深处,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升华其人 生理想,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 这样做既使法律意识的培植具有人文关怀的精神,又能使思想政治理论更具 有时代性和实践性,并为政治理论课寻找法律上的依据,不仅保障了我党的 政治指导思想进法制教育课堂,而且合理利用了课时和教学资源,防止重复 教学,从而增强教育合力,共同提高“两课”教学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大学生法律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备社 会主义现代法律意识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又有自己的特征,同时还区别于一 般社会群体的法律意识。就其主体而言,大学生的年龄层次、受教育程度有 别于其他社会群体或社会公众;就其内容而言,由于大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科 学人生观和世界观,致使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还不够全面,因此,他们的法 律意识带有明显的易变性和不成熟性。虽然客观上讲,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法 律意识必然包括法律思想体系的理论内容,但就实际状况而言,在当代大学 生的法律意识中,法律思想体系理论内容的比重还是较低的。 高校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对其个人的成长,中国的法制化进程具有 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为了使其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能够适应法制社会对人 才的要求,就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学校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 识的一个重要场所,但仅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 完成的,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和具体的安排,它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社会教 育工程。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要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心 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国家的各种建设规程同步进行,形成良好的法制教 育大环境,才能为社会输送具有较强法律意识的跨世纪人才,才能促进我国 的现代化建设的繁荣与发展。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他们担负着祖国的神圣 使命,无论他们将来在哪个领域工作,奉公执法都是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 对他们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旨在使其成为既懂得专业知识,又有较强的法律意 识能适应社会各种发展需要的跨世纪的新型知识分子。因此,高等院校对大 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提高大学生的法 律意识,是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主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张宁辉、向蓉:高校法制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政治素质的重要环节,湖南 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年第 5 期。 2.魏晓春、褚衰炯:法信仰应是大学法制教育的核心,《唐都学刊》2003 年第 4 期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此文档共4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增加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第 1 页增加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第 2 页

下载提示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最近更新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