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理培训真题库
我的
军队文职考试一本通

毛泽东建党思想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20-01-27 17:41
一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以工人阶级为其阶级基础,体现工人阶 级的意志和愿望,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毛泽东在创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 过程中,一直认为中国的产业工人在全国人口中虽只占少数,但 "比资产阶 级实在要多若干倍".毛泽东建党思想的形成与他对中国无产阶级的科学分析 密不可分。他经过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后指出: 中国无产阶级具有世界一般 无产阶级的基本优点: "即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富于组织性纪律性, 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这说明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无产阶级是 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其利益和要求与人类历史发展趋向毫无二致,代表着先 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工人阶级既然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那么,在这个阶级基础上创建的共 产党理应最大程度地体现工人阶级的这种先进性,理应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 展要求。中国共产党是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所构成,其庄严历史使命就是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阶级差别,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因为只有工人阶级最有远见,大公无私,最富有革命的彻底性。 "所以, 他们是变革中国社会的伟大力量。"中国无产阶级身受三种压迫 ( 帝国主义的 压迫、资产阶级的压迫、封建势力的压迫) ,而这些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 是世界各民族中少见的"因此,在变革中国社会的实践中,他们 "比任何别的 阶级来得坚决和彻底。"基于这种彻底的革命性,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共产 党才能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共同奋斗,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 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打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铲除 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为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提供宽广的舞台。 毛泽东之所以关注中国无产阶级这个特殊优点主要是因为他在实践中认 识到,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生产关系和 上层建筑。抗战时期,毛泽东一再强调: "妨碍生产发展的旧政治、旧军事 力量不取消,生产力就不能解放,经济就不能发展。因此,第一个任务就是 打倒妨碍生产力发展的旧政治、旧军事,而我们搞政治、军事仅仅是为着解 放生产力。"这说明毛泽东是从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层面来谈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 毛泽东把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概括为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 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明确指出总路线的实 质是解决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不难看出,毛泽东是希望通过三大改造变革 生产关系,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以达到解放生产力和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 目的。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国内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毛泽东又 适时指出: "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 护和发展生产力。"毛泽东一贯重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将其作为工人阶级 及其政党的奋斗目标并孜孜不倦地追求着。 他十分注重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的作用,指出: "没有各种产业工人,中国就不能生活,因为他们是工业经济的生产者。"工 人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的承担者,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肩负着神圣的历史使 命,他们 "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 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8] 毛泽东及其领导的共产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一系列举措开了中国工 业化和现代化之先河。 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他明确指出: "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 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 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 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发展生产力 的。"显然,毛泽东把能否促进生产力发展作为检验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 实践正确与否的标准。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的重要时刻,他审时度势, 敏锐地把握政治航向的转变,谆谆告诫全党: "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 业的恢复和发展。务须避免盲目乱抓乱碰,把中心任务忘记了",党的其他工 作 "都是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一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否则 "我 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 二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诞生的无产阶级有其不可避免的弱点,如 "年龄 较轻 ( 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比较) ,文化水准低 ( 和资产阶级比较) "这 两个弱点严重影响着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 的提高,也将影响党的领导作用和战斗力的发挥。忽视这两个弱点,党的理 论水平低下这一状况就不能改变,党的建设就会遇到很大困难; 意识到自身 弱点,通过加强先进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的学习,才能使党走在时代前列,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毛泽东一开始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并采取切 实可行的措施,努力改变于党的建设不利的状况,把党建设成为用马克思主 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坚强的无产阶级政党。 中国无产阶级 "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为度日四处奔波,为生计备受 奴役压迫,没有条件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文化素质低下。马克思主义作为指 导工人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理论武器,是人类文化的宝贵结晶,代表着先进 文化的前进方向。伟大的十月革命给我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一接 触到她,就觉得这个先进理论特别亲切,就很愉快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 在产业工人中广泛传播。这说明工人阶级的卑微地位决定了其是马克思主义 的本能接受者。随着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工人阶级迫切需要一个用先进理 论指导并代表本阶级利益的政党。 这样,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先进的思想文化与先进生产 力的承担者相结合,结合的产物便是共产党的诞生。由于无产阶级的科学文 化素质偏低,以其为阶级基础的共产党的文化素质也不高,这对于全党理论 水平的提高极其不利,对于党的建设也是危害极大。 毛泽东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便号召全党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 觉悟,同时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1942 年开展的整风运动,是一次全党范围内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 动。通过这次运动,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空前提高,思想上达到高度 统一。 文化建设与党的建设紧密相联,文化在党的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 轻重的作用。毛泽东历来重视文化建设和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 他在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就谈到党不但要领导农民开展政治斗争、 经济斗争,还要开展文化斗争。抗战时期,他再三强调: "共产党必须善于 吸收知识分子,才能组织伟大的抗战力量,组织千百万农民群众,发展革命 的文化运动和发展革命的统一战线。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 可能的。" 1940 年 1 月,毛泽东发表了着名的 《新民主主义论》,其中阐述了有 关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一系列问题,指出: "所谓新民主义的文化,一句话, 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规定了新民主主义文化 的基本纲领是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就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个纲领清楚地反映了新 民主主义文化代表着当时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国前夕,毛泽东曾满 怀豪情地预言: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 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民被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 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为了繁荣和发展科学文化事业,毛泽东提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 针,在此方针指导下,社会主义文化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毛泽东还注重 军队文化素质的提高,指出: "革命军队除了要有革命精神,没有知识也不 行。""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毛 泽东重视文化问题,是因为文化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占有十分突出的 地位。"文化是不可少的,任何社会没有文化就建设不起来。"这告诉我们, 文化建设在社会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 影响。 三 "由于从破产农民出身的成分占多数,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的农民有一 种天然的联系,便利于他们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无产阶级这一特殊优 点意味着他们能亲身体验广大农民的痛苦和要求,反映农民的意志和愿望, 制定出符合农民利益的政策,代表农民的根本利益,这样易得到广大农民的 支持和拥护,和农民结成巩固的联盟。无产阶级还有一个较大的弱点,就是 人数少 ( 和农民比较) ,这就要求无产阶级寻找可靠的同盟者---占全国人口 80% 的农民,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恰如毛泽东所言: 无产阶级应该 懂得: "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 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 一战线。" "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构成了中国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即 最广大人民。无产阶级要巩固革命统一战线,就必须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愿望 , 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 毛泽东指出: 领导的阶级和政党要实现对被领导的阶级、阶层、政党和 人民团体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 "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 至少不损害其利益".一个优点,一个弱点,决定了无产阶级必须团结一切可 以团结的同盟者,组织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 利益。只有如此,才能推动革命和建设走向胜利。 共产党必须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群众谋取利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 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这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 共产党必须满足人民群众的愿望,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赢 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20 世纪 30 年代,毛泽 东在根据地就要求共产党员关心群众生活,不能疏忽也不能看轻人民群众的 利益。要战胜敌人, "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 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 题". 我们这样做,必能获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从群众中汲取不竭的动力和源 泉。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 解放,为人民争得了民主权利。社会主义时期,共产党又领导人民进行社会 主义改造和建设,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这充分体现了最广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各个历史时期,我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不同的土地 政策,满足人民对土地的渴望,维护他们的经济利益。发展教育,提高人民 的科学文化素质; 繁荣文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人民群众获得切实的 文化利益。 "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 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共产党制定的 路线方针政策都把满足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正如毛泽东所说: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 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 和建设的过程中,高度关注广大人民的利益问题,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 利益作为共产党的最高标准。他在 《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讲到: "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 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 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 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 这些都是 我们的出发点。" 建国之后,他更加重视维护人民利益,一再重申 "共产党就是要奋斗, 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 为人民服务".考虑到共产党执政后形势的变化,毛泽东开始从法制角度来保 障人民利益: "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广大人民的利益,对于那些盗窃犯、诈 骗犯、杀人放火犯、流氓集团和各种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坏分子,也必须实 行专政。"综上所述,毛泽东关于中国无产阶级的分析中已经孕育着无产阶 级及其政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 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萌芽。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 第 2 卷[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2] 毛泽东文艺论集[M]. ].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3] 毛泽东文集: 第 6 卷[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9. [4] 毛泽东选集: 第 5 卷[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7. [5] 毛泽东选集: 第 3 卷[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1.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第 1 册[M]. ].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 [7] 毛泽东选集: 第 1 卷[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1. [8] 毛泽东文集: 第 7 卷[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9.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此文档共4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毛泽东建党思想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 1 页毛泽东建党思想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 2 页

下载提示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最近更新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