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篇 1
【摘要】:心理健康对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
代,他们正处身心迅速发展、个性特征易于塑造的关键时期。影响小学生心理
健康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小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方面,只要我们
从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入手,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能
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 原因 对策
由于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个性特征易于塑造的关键时期,所以 ,
在小学阶段开展就着手培养孩子们成为社会所需的心理健全的高素质人才,
就成为最高效、最科学的途径。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问题表现
生活在 21 世纪初小学生,物质生活、学习条件都较为优越,但是,基
于快速的生活节奏所导致的影响,现在的小学生经常出现紧张、为一些小事
过分担心、同学间关系冷漠、有困难时没倾诉对象、对考试过分紧张等心理
问题,由此可见,当代小学生心理存在严重问题。
1、“厌学”心理。由于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有许多家长把未来希望寄托在
了孩子们的身上,社会、家庭、学校受其影响,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却忽
略了孩子们自身能力承受程度。极少数学生由此表现为:反应迟缓、成绩低
位徘徊、厌倦考试、对学习缺乏信心。
2、“自卑”心理。有些小学生受到家庭和自身条件的限制,始终认为自己
“后进”,自卑感特别重,其表现主要是对外界敏感,胆小怕事,不思进取,
尤其喜欢独处,不合群、性情孤僻。
3、“柔弱”心理。当今家庭独生子女多,他们从小娇生惯养,生活在父母
的荫庇之下,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自理能力很差,自私心
理很重,恒心不强,缺乏“一做到底”毅力,做事经常半途而废,拈轻怕重。
4、“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如今小学生较为普遍的表现,当遇批评、
委屈、挫折时,思维狭窄,不能客观对待,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与同学交
往时常表现出 “逆反”“小气”的心理。还有的学生不服管教,自行其是,上课
时候不遵守纪律、随便讲话、做小动作,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课堂秩序。
(二)原因分析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虽然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是作为教育主
阵地的——学校,具有不可推脱的责任。
1.教育主体模糊不清。谁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在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
育实践中,有相当数量教师有“好生无需教,差生无法教” 的错误观点,简单
的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粗化为有人格缺陷的个别孩子,因而在运作上僵化
守旧,往往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化为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安排一定的报告讲座
就就是讲课。
2、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德育。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
都是塑造完美人性和健全的人格,但是基本理念不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包
括德育目标的实施,同时,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又属另一门类。但是在学校心
理健康教育时,不少教师将其混为一谈,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不明、理论
不足的问题。
目标不明。在课堂上,利用德育方法并不适合于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不
少教师对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保健,到何种程度比较恰当,对其重要性、
必要性不知所以然。
理论不足。关于德育的教育理论明显无法适应于心理健康教育,现成教
材及经典教法无法接使用,实践活动在理论上指导方面无法保障。理论基础
的缺位也使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业余特色明显,具备专门训练的教师缺少,
从事这项工作的专家人才缺乏。
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巨大影响已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基于此,发挥心理
健康教育的引导和干预作用,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育,对于他们的
健康成长必将产生积极作用。
(一)基础——学校环境
1、环境建设。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学校环境应以“新
颖、整洁、明亮、美丽”崭新面貌出现,尽可能地体现学生内在的需求。应该
把学校各种建筑物以绿化环境为衬托,使学校成为花园式的大花园,也成为
学生自由自在成长的乐园。
2、文化建设。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离不开正确的思想导向,学校要有
意识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业余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从而达到
改善学生心理环境的目的。
3、校风建设。良好的校风校貌能为学校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
氛围。在“团结、向上、积极、乐观”风气沐浴下,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 、
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
4、家庭环境。学校应该在居委会等社区基层组织协助下,开设家长课
堂,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让家长们认识到和睦、文明、明朗、愉
快的家庭环境对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意义。学生从小能生活在良好
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
展。
(二)关键——教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依赖于家长与学校环境,它更需要教师的重视
和参与。教师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行为规范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
行必将对学生的思想性格的养成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说,教师要尊重学生
的人格、劳动、成绩、隐私,以父母之爱对待他们;
在教学过程中,“公正”对学生尤为重要,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
不能感情用事;“诚信”这词反映了教师个人的素质,在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
时,教师不应把把情况夸大或缩小,对孩子言而有信,俯下身子与学生平等
对话。
(三)保证——课堂教学
目前,课堂教学已逐渐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不仅需要专业
的心理辅导员,更需要各科老师通力合作,以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授课原则,
将其自然运用到本学科教学中,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同时,每一位教
师在上课时都应该谨记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对学生和蔼可亲,以诱发
其保持良好情绪;要善于观察学生情绪细微变化,及时排除不良情绪对学生的
干扰;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以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情境创造,使学生“愿
意学、乐于学”,多种策略的运用,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结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着力于学校环境、教师与课堂教
学三方面的建设,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切合实际
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小学生心理健康篇 2
《试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
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
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
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
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
关注学生的尊严。这意味着,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不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
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
育的新任务。
关键字:心理健康 赞扬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变革,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将面临日益增
长的社会心理压力,他们在学校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必然会遇到种种
困难和挫折,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如何帮助今天的儿童青少
年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
以迎接明天的社会严峻挑战等这些问题,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心理
健康教育也在中小学校中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开展。但是,在小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的实践中,有一些我们值得反思的现象。 一、重治疗,轻发展 心理健
康教育有两大方面的功能:一是矫治,即防治心理疾病,保持心理健康。二
是发展,即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在
实践中,有些老师仅仅着眼于矫治的层面,只为少数有问题或适应有困难的
学生提供服务,注重补救性工作,忽视了对正常学生的辅导。如,发现某某
同学情绪不稳定、某某同学爱说谎、某某同学有自卑感教师才开始矫正、补
救。有时,教师只把学生的心理状态分为正常状态(常态)和不健康状态或病
态(变态),而忽视了当中的灰色区域——不平衡状态(偏态),以至于笼统分类,
“一刀切”。 其实,从效果来看,如果到了学生心理偏常或心理有障碍的时候
才来补救,矫正和治疗,工作的难度就大,花的时间和精力也多,效果还不
一定显著。因此,我们必须明确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使学生正
常健康地发展、成长、成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发展学生的良好的
心理素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而不是重点放在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的矫正
和治疗方面。总而言之,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有防重于治
的新理念。
二、重个别,轻团体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校经常会投放相当多的
人力物力资源去设立“知心姐姐信箱”、“心声信箱”、“聊天室”等形式的项目。
这些都属于个别辅导形式,其优点是针对性强,但对于整体来说,效率还不
算很高,也无法满足众多学生的需求。因此,团体教育应受到重视。 从进行
方式分,心理教育可以分为团体教育和个别教育两类。团体教育,是指团体
为学生提供一个现实社会生活的缩影,以学生班组为单位实施系列的教育方
案。通过团体人际交互作用的方式,使学生能在团体中获得正确的观念,获
得更多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并在安全、信任的气氛中去尝试学习或进行自我
调整,改变不良的心理健康状态,以促使学生形成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心
理素质。团体教育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社
会发展造成激烈的竞争,日益加深人们之间的疏离,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心理
疾病通过团体的支持和温暖可得到较好的消除。因此,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只注重个别教育去消除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相反
地,应该是更普遍地使用团体教育进一步促使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与才能的
最充分显示和最完美发挥。 三、重说教,轻疏源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经常
会出现较为被动状态:往往是出现了严重问题,再去做“亡羊补牢”之举。只
询问症状,就事论事,做泛泛的说服教育工作,只在具体问题上做表面文章,
不去追求问题的来龙去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此,只能受到表面的
“症状缓解”效果,很难根治。 为此,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以科
学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另外,还应把心理教育渗透、贯穿于
各育和各科教学中。学校各育、各科教学均应当以素质教育的总目标为依据,
结合各自教育、教学的内容与要求特点,建立相应的心理素质培养目标,充
分把握其中富含的心理教育因素,使各育、各科教学过程和心理教育相互渗
透、相互促进,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做
好有关方面的工作:1、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家长的心理素质。2、注重
教师的心理保健,让每一位教师都担当起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的重任,加大
心理健康的力度,真正把学生从“心理不健康”的状态中解救出来。3、重视心
理健康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免疫力。 四、重差生,轻优生 差生出现的“自
卑、人际关系紧张、人格偏差、学习障碍”等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
容。由于“光晕效应”,优秀生往往因为学习优秀而“一优遮百丑。”老师们如果
细心地观察一下,在劳动过程中,最敢于做最脏最累活的学生中,学习优秀
生所占的比例是极少数的。其实这里可以隐性地显示出:知识素质与良好的
人格品质不一定成正比的。 在“群星捧月”的独特条件下,要知道优秀生在赞
扬中成长,在崇拜中学习,很容易形成“自大”、“脆弱”、“嫉妒”、“任性”、“虚
荣”等不良心理。一旦离开那些优厚的条件,就极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因此对
优等生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不得。
随着社会的重视,目前学校教育已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
这不仅仅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员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师
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两者有
机结合,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
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准备。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小学生心理健康篇 3
《浅谈如何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
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就当
前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和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
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育教学、 游戏、
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唤起小
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偏异或形成障碍的
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小学
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
一、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其原因
1.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
第一,厌学。小学生有的由于某些原因对当时所学知识内容不能及时理
解进而失去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敷衍了事,学习效率低下,对学习
失去信心,对学校班级集体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不愿接受老师的
教育,甚至与任课老师顶撞。
第二,逆反易怒。由于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生理有缺陷等方面的影响,
而使少数学生心理畸形发展,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对老师的教育
感到厌烦,对家长的劝导进行顶撞,同学之间因常发生矛盾导致关系紧张。
在受到一般或轻微的刺激时,情绪易产生较大的波动,如,生气、急躁、发
怒等。
第三,抑郁恐慌。有些小学生不爱与人交往,在情绪上通常表现为悲伤
孤独、消极颓废,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的同学,对学习缺乏信心,小小年
龄就对自己的人生前景持消极态度,他们喜欢用不信任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
和事,稍有不顺心的事情,便陷人痛苦之中。对同学的善意帮助持怀疑态度,
对老师的教育怀戒备心理,在人际交往中有害羞、不安、尴尬、笨拙等异常
反映。
第四,是不良品行。一些小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绩或生活的其他方面
不如别人就心怀怨恨,不但不学习他人的长处,反而进行挖苦讽刺,甚至对
其他同学怀有敌意。少数学生私欲强烈,看到别人有好的东西就想占为己有,
常有小偷小摸的行为发生。早退甚至旷课,打架斗殴现象在小学校园中时有
发生。
2.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诱因
第一,家庭因素。家长的经济地位、政治态度、思想倾向、文化教养、
人际关系乃至家庭氛围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生活节奏的加快,面
对生活压力,孩子父母往往把教养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祖父母辈,忽略了教育
孩子的责任。祖辈疼爱第三代,往往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少心理上、
感情上的交流。由于照顾太多,这些小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在自主、自
立、受压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明显不足。
第二,社会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独生子女
往往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在孩子们中也开始流
行起来,孩子生日讲排场,对孩子物质要求有求必应,孩子们之间相互攀比,
将艰苦朴素等优良作风抛之脑后。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3 页,此文档共7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1 / 3 7
下载提示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