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湖南秋季教师资格认定: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下面是某初中化学教师讲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教学实录。
[直接引入]整个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自然界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变化中(结合新学期的一些变化来举例,使学生感到熟悉,活跃课堂气氛)。
[师生交流问答]师提问自然界有哪些变化?
[生]举例下雨、木材燃烧、植物光合作用、瀑布下落,并分析如何变化。
[师提问]若将以上的四个变化进行分类,你准备怎么分?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生回答]根据在变化中是否生成新的物质把以上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小结]下雨和瀑布下落没有生成新物质,在变化中没有生成其他物质,这类变化叫物理变化。木材点燃发热、发光生成了新物质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和氧气。在变化中生成了其他物质,这类变化叫化学变化。
[演示PPT]演示水分子电解的动画。请学生从微观角度来判别水电解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得出结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过渡]我们周围的物质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何判断变化是否发生了?要了解物质的变化,必须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演示实验]取适量的硝酸铅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再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碘化钾溶液,观察反应前后的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在此反应中,有不溶于水的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拿出桌上的一段细铁丝,观察颜色、状态、形状,弯曲成各种形状,并用剪刀把细铁丝剪成几段。
[讲述]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特征或性质,不同物质有不同的性质,根据物质的某些性质,可用来识别该物质。我们可把物质的性质分为两大类: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小结]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物质的颜色、形状和状态、是否有沉淀生成等都可以作为判别物质变化的标准。
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这位老师的化学教学内容组织采用了哪种形式?
(2)结合以上教学案例,谈谈如何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答案】
(1)这位老师采用了传统的秧田式教学组织形式。
(2)①从学科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知识,我们可以运用真实的生活情境创设教学情境,尤其是初中化学教学,更应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从感性上体会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②从学科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现代社会离不开化学,现代社会中处处有化学,从社会实际中可以找到大量的情境素材;
③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情境。利用问题探究来设置教学情境,便于展开探究、讨论、理解以及问题解决等活动,是物理、化学等学科适用的设置情境的有效方法;
④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境。新、旧知识的矛盾,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直觉、常识与客观事实的矛盾等,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愿望,形成积极的认知氛围和情感氛围,因而都是用于设置教学情境的好素材。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