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题目的确略讨厌,但是题目强调的是新青年呀,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第一批白话诗。
做这种题,把……的前面部分删掉,剩下的才是主语中心论点。这样试试看
需要理解的提问方式,主题概括和文段意思一样吗?不一样,区别在哪呢?
A.鹏程万里
B.庖丁解牛
C.庄生梦蝶
D.刻舟求剑
【答案】D。解析:鹏程万里,出自《庄子•逍遥游》,A项不选;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养生主》,B项不选;庄生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C项不选;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故本题答案为D。
我国古代文人在诗词中常运用典故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下列作品中没有使用典故的是( )。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C.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D.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答案】A。解析:"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出自李白的《赠汪伦》,运用的是比喻手法而不是典故。"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出自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运用了两个典故:蓬山即蓬莱山,传说中海上的仙山,比喻被怀念者居住的地方;鸟为神话中为西王母取食传信的神鸟,后世以青鸟为信使的代称。"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出自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孙郎即孙权,这里引用孙权的一个典故,即《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出自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其中"东篱"是菊圃的代称,典故出自陶渊明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BCD选项中都使用了典故,只有A项中未使用典故,故本题答案为A。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