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这里,我们有更简单的方法带大家求解。不妨假设,所有的动物都是鸡,那么我们会知道35只鸡会有70脚产生,可实际上有94只脚,这中间相差的(94-70)只脚是如何产生的呢?实际上,当我们把兔子看作鸡的时候,就已经默认兔子有两只脚,跟实际的兔子相比差了两只脚,也就是每当把一只兔子看作鸡的时候,会少两只脚,所以我们少的24只脚就相当于少了24/2=12只兔子,因此,我们可以求的鸡的数量是(35-12)=23只。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鸡兔同笼问题,可从实质来讲,并不是我们题目中出现的是鸡和兔子才是鸡兔同笼问题,只要题目中出现两个主体以及主体对应的两种属性,还有指标数和指标总数的时候,我们都可以采取这种思路解题。
接下来带大家看两个变形的题目:
练习1:某零件加工厂按照工人完成的合格零件和不合格零件支付工资,工人每做出一个合格的零件将会得到10元的工资,每做出一个不合格的零件将会扣除5元,已知某人一天共做了12个零件,得到工资90元,那么他在这一天做了多少不合格零件?
【考点点拨】题目中出现了合格和不合格两种零件,给出的属性为合格一件赚10元,不合格一件不仅拿不到工资,还会扣除5元,也给出了总共加工的零件数为12件和所得工资90元,完全符合我们鸡兔同笼问题的特征。我们可以采用假设的方法,假设全部合格,所以可以获得工资12*10=120元,实际上只得到了90元,中间相差的30元就是因为我们把不和个的零件也当作合格零件计算,而做一个不和个零件与合格的相比会相差(10+5)=15元,所以我们不做的不合格零件数是30/15=2个。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