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案】ACD。解析:纳税义务是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向国家缴纳一定税款的责任。其特点是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本题中港口税务官对船长说:"照章缴税!否则警察抓你。"这句话说明了船长有纳税的义务,不缴纳税款就会受到法律制裁。本题中海盗对船长说:"按规矩交钱!不然把你抓走。"这句话是海盗单方实施的行为,不具有法律效力,并且违反法律规定。
2.【答案】ABCD。解析:法的规范作用分为五个方面:第一,指引作用。这是指法律对个体行为的指引作用。第二,评价作用。这是法作为尺度和标准对他人的行为的作用。第三,预测作用。是指人们可以根据法律规范的规定,事先估计到当事人双方的行为及后果,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的安排。第四,强制作用。这是对违法犯罪者的行为的作用。第五,教育作用。这是对一般人的行为的作用,包括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指引作用是针对自己的作用,本题中法可以指引我们敢于救人。预测作用是针对不特定大众的作用,就是能让人预测他人在特定情况下不会去做违法的事情。评价作用体现在当我们实施救人行为后将会有司法机关对我们的行为给予公正的评价。教育作用体现在通过惩恶扬善来教育一般人敢于做好事。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
3.【答案】ACD。解析:权利和义务是法学当中最为重要的一对概念,在两者的关系中,权利具有最终的地位,义务始终是为权利服务的,这就是"权利本位"思想。从法律调整的价值取向上看,权利义务具有主从关系。在法律关系中,权利义务不可能处于均等重要的地位。例如公民与国家的税收关系,义务就处于主导地位。有的法律关系中,权利处于主导地位,例如所有权关系。就整个法律关系而言,权利义务相对统一,权利处于主导地位,权利是目的,义务是手段,义务的设定以保障和实现权利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A说明了权利和义务的地位有主次之分,是正确的。C说明了两者互为条件,也是正确的。D说明了设定义务的目的就是保证权利的实现,是正确的。而B则认为享有权利是为了更好的履行义务,这违背了"权利本位"的思想。故本题答案选ACD。
4.【答案】AB。解析: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法律的外在强制力是法律权威的外在条件,法律权威不可能完全建立在外在强制力的基础之上,但必要的外在强制力,是树立法律权威不可缺少的条件。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是法律权威的内在基础。如果仅仅依赖外在强制力,法律不可能形成真正的权威。故AB正确。法律信仰是指社会公众对法律秩序所内含的伦理价值的信仰,即社会公众对法律忠诚的信仰。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任和信仰法律,才会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而宗教信仰,是指信奉某种特定宗教的人们对所信仰的神圣对象,由此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思想信念,因此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故C错误。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律的一种认同,但并不能成为法律制定和执行的根本依据。故D错误。故本题答案为AB。
5.【答案】ABD。解析:A是行政制裁,属于行政处罚里的行政拘留;B是民事制裁;D是刑事制裁里的主刑管制;C是单位内部的人事处分行为。故本题答案为ABD。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