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国人接受了几千年的说教,现在都有点厌烦了,艺术应该向纯艺术的方向发展。我觉得这是一种错觉。中国人是受了几千年的说教,这不假,但那是什么样的说教呢?如果是违背科学,违背真理的说教,不要说中国人,更不要说现代的中国人,就是外国人不是也同样反感吗?但说教并不意味着就非要违背科学,违背真理,它不许传播科学、弘扬真理、启迪人生的智慧吗?人们心中排斥的,只是虚伪造作无用的说教,决不会排斥真、善、美的教诲。向往真理,探究生活的哲理,是人的本能,什么时候也不会改变。
这几年,哲理故事逐渐流行于故事刊物中,为仅仅有趣、出奇的故事注入了一针强心剂,重新拉回了大量的读者,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大量的哲理美文,正风行于网络和各种期刊中,也是一种佐证。它证明人们永远不会拒绝真、善、美的艺术熏陶,不会拒绝有益的启迪。
所以,我愿意为说教争鸣,愿艺术永远不要脱离主题,脱离它该有的思想内涵。
1.下列对文章主旨的概括,正确的是:
A.人们排斥的只是虚伪造作无用的说教
B.艺术不要脱离主题和应有的思想内涵
C.说教应既有艺术性又有一定的哲理性
D.人们向往真理,热爱探究生活的哲理
2.人们的审美层次的质的变化表现在:
A.人们已不会被有趣的艺术形式所吸引
B.同时追求艺术享受和有益的教诲
C.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普遍提高
D.倾向于追求知识哲理及生活中的真理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本文观点的论据的是:
A.某些电影作品情节简单,画面制作精良,票房收入屡创新高
B.某些小品中无厘头的情节设置和夸张的表演受人诟病
C.一些在思想性上有些落伍的相声逐渐失去了观众的喜爱
D.某影片体现了对小城镇居民的人文关怀,成本低,叫好又叫座
4.第7段中,画线处“强心剂”一词指的是:
A.知识 B.故事
C.趣味 D.哲理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