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06.郑和下西洋: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朱棣派郑和出使西洋,从1405-1433年,郑和先后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增强了明朝同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的交流。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和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
10507.万邦来朝:从明朝开始,中国就已经成为了“天朝上国”,这种姿态被清朝遗传了一个十成十。而作为高高在上的天朝上国除了在乎自己的威严之外,更在乎的是藩国的尊重姿态。
明朝周围各国都有着朝贡的体系,而且根据亲属关系不同有着不同的朝贡时间。对于这些藩国,朝贡是他们发财的道路,这也是明朝朝贡体系的特色——藩国朝贡物品往往会得到数倍数十倍的回赐。
故而,明朝也限制各国的朝贡,亲近的藩属国甚至可以一年一次,一年两次,但关系疏远、地域较远的藩属国却被定位两年一次、三年一次,甚至还有五年一次的。这是一种宣誓主权的做法,但明朝这种态度不仅没有办法从藩属国获利,更会导致自身的持续失血。
10508.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海防松弛,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明朝将领戚继光受命到浙东抗倭,训练出作战勇敢,纪律良好的“戚家军”。1561年戚继光在浙东台州九战九捷,全歼该地倭寇,后进入福建、广东,与俞大猷合作抗倭,至1565年,东南沿海倭寇肃清。
10509.明末农民战争: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 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宦官专权,他们打击正直朝臣和士人,横掠百姓,贪污受贿,无恶不作;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流离失所。明朝末年,天灾不断,而明朝政府又向农民加派三饷,广大农民十室九空。
10510.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