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村信用社考试试题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八
1、“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这句歌词启示我们在生活中( )。
A.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B.要对光明的未来充满信心
C.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D.要善于抓住重点,解决主要矛盾
2、纵观历史,每次大的经济危机都曾重创世界经济,同时又催生新的发展机遇。在危机中抓住机遇的,通常率先复苏并占据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这体现了( )。
A.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实物的性质
C.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源的问题展开的。下列选项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
A.心外无物 B.物是观念的集合
C.理生万物 D.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4、马克思指出,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追加资本,“是资本化的剩余价值。它一开始就没有一个价值原子不是由别人的无酬劳动产生的”。这句话表明( )。
A.追加资本来源于资本的劳动积累
B.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
C.资本主义生产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
D.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5、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他( )。
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更终取得预期到的效果
1、【答案】B。解析:ACD三个选项都不能从题干中推论出来。B项告诉我们在认识事物和现象的时候不能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指主体对于客体表面现象的反映,包括感觉、感知和表象三种形式,题干中的“风雨”和“乌云”都是属于表象。而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的认识,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题干中的“雨后阳光”和“乌云上的晴空”都是通过推理看到的事物间的内部联系。人的认识都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要对光明的未来充满信心。故本题答案选B。
2、【答案】D。解析:矛盾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个要素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因此矛盾的双方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例如20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世界危机,牛奶大量倾倒,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催生了农产品的深加工行业的发展,这样以来,矛盾的双方就发生了变化,故答案为D。
3、【答案】D。解析:A和B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人的精神(感觉、观念等)是世界的本源,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存在于人的精神之中。故A不对。C是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它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脱离物质世界并在人之外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精神”,故C不对。D项中的“行”是物质的,“神”是意识层面的东西,先有物质才有意识,也就是物质是世界的本源,且物质决定意识,所以答案为D。
4、【答案】D。解析:这句话表明资本扩大再生产的目的就是获取更多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逐渐累积就构成了资本积累。故本题答案选D。
5、【答案】D。解析: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标准。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他能否在实践中更终取得预期到的效果,如果取得了就是真理,没取得就不是真理。故本题答案选D。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