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2019年吉林国家电网社会招聘财务类考点(130)

来源: 2018-09-11 08:52

 一段时间以来,明星“天价片酬”的话题不断触痛大众神经。不久前中央宣传部等五部委联合发文,剑指影视行业“阴阳合同”、偷逃税等乱象。近日,部分行业协会和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等互联网文娱企业也积极响应号召,倡议控制不合理片酬,力求促进影视业健康发展。

明星“天价片酬”在社会高度关注下始终“野蛮生长”,陷入禁而不绝的怪圈。如果不能有效厘清其生成机理,相关治理措施就很难真正奏效。

首先,这一问题的实质,是明星文化资本向经济资本转化过程中,标准评估体系缺失带来的困境。明星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号召力,理应在文化资源分配中获得自己的合理回报,这份回报理应与影视产品的票房和获奖情况等正相关,并建立相应的行业标准和评估系统。而这,恰恰是我们目前极度缺乏的。在明星片酬方面,业内往往是只有前端议价,而无后期评估,标准的缺失导致了“有人真敢给,有人真敢要”的畸形格局。

其次,失灵的市场机制是造成“天价片酬”的重要根源。相较于传统的戏剧,影视产业能借助一定的工业化生产流程,将明星作为投入要素之一进行生产销售,快速创造出大批量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商业消费品。但问题在于,明星作为生产要素的相关薪酬标准,与其演技好坏的技术标准存在明显的“管理真空”,不看演技看颜值的粗暴逻辑,透支着行业的潜力。特别是近些年来,在资本热潮冲击下,部分粗制滥造的影视剧产品大打明星牌,通过高片酬、“捞快钱”的方式获得了不错的回报,使得市场的纠错机制失灵,导致影视剧高片酬陷入积重难返的境地。

客观而言,明星算是相对优质稳定的文化资产,在影视行业缺乏足够标准评估体系的情况下,投资人常常觉得只有抓住明星这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要素,才能保证收益,这给了一些明星漫天要价的空间。在粉丝电影模式的助推下,明星的粉丝经济和流量转化的能力日显,场景电商、广告代言和综艺节目的不断迭加,使明星很容易被吹捧成市场“神话”,圈钱套利自然不在话下。

治理“天价片酬”,最终应着眼于影视产业工业化和标准化。我们或许可参考美国的相关经验。在好莱坞,明星薪酬由行业工会依据其在一定时期在行业中在相关作品中的表现、作品票房排行和人气影响力等来确定标准。同时通过不断完善明星新陈代谢培养机制,使得明星薪酬始终被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要防止影视市场在“明星”一棵树上吊死,就应当积极运用文艺市场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标准来建构中国影视产业的基准,将明星的薪酬标准结合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票房或收视率进行合理评估,进一步优化影视制作成本比例。让明星片酬更趋合理,影视行业才能更加健康。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