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云南丽江永胜、宁蒗等地5000余吨紫皮大蒜滞销,价格从往年的每公斤5元跌至0.7元。一些超市和大型电商闻讯前往“解围”,如京东生鲜泸沽湖特产馆第一时间组成精干团队,组织滞销大蒜的收储、物流配送工作,紫皮大蒜的商详页面24小时之内完成上线。
丽江永胜县、宁蒗县是国内外知名的紫皮大蒜产地,今年由于种植规模扩大,产量过剩,加上客商大量减少,收购价格过低,造成了紫皮大蒜近5000吨严重滞销,最低至0.7元都难卖出去。幸得电商巨头京东及时出手,为丽江紫皮大蒜专门上线特产展示页面,帮助促销,仅上线第一天就销售12万公斤,解决了蒜农和地方政府的燃眉之急。像这样慨然出手为滞销农产品“解围”的,对电商来说,京东不是第一个也不是第一次,以至于一看到农产品滞销的新闻,不少人恐怕首先就会想到电商该出手解围了。
应该说,作为时下破解农产品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有效途径之一,农产品触“电”不但是一种时髦的方式,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解决方案。正因为这样,不少地方似乎把解决农产品价贱滞销的希望寄托在电商身上。但是,要积极打开大蒜等农产品的销路,防止农产品出现价贱滞销的尴尬,不能总是依靠电商帮忙解围。
时下农产品价贱滞销的消息几乎在每年的相关农产品收获季节都会传出,电商企业即便有意帮忙解围,很多时候恐怕也忙不过来。如果许多地方都出现多种农产品价贱滞销,总不能指望每一种滞销的农产品都能得到大型电商的及时帮扶。而且,电商销售打通农产品供需双方的信息壁垒,要建立在市场基本供需平衡的基础上才有好的结果,如果市场供需严重失衡,尤其是在明显供大于求的时候,电商出手虽然能解围于一时,却难以扭转供需双方失衡的困局。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