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名为《滴滴,今天我想跟你聊一聊》的文章在微博上被多次转载,引起热议。文章的作者是一名年轻女性,在一次使用“滴滴打车”软件叫车的过程中,被司机性侵未遂。事后在与滴滴客服的沟通中,客服在听到事情经过后不仅没有及时查实事情经过,追问司机责任,反而发出了笑声,态度极其恶劣。目前整个事件还有待调查,但其中折射出的问题却让人如坐针毡。
打开百度,输入“滴滴司机猥亵”等字样搜索,其结果让人不寒而栗。此类案件不仅高发,且形式、手段多样,步步踩在道德和法律的底线上。同时,也让人们对于网约车这个行业的安全性产生了质疑。
其实从网约车走进大众生活那时起,这个行业就一直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始终在发酵,也始终饱受质疑和诟病。现今,许多城市对网约车违停、突然慢行或停车,非法营运、无证运营的约车乱象开展了网约车集中整治行动,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可以看到,政府已经清晰地意识到了网约车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但这层“安全”是集中社会面的“安全”,而具体到个人的“安全”似乎还没有“打到车”。
针对单身群体,尤其是单身女性群体容易受到侵害的事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如今的网约车行业已经不能只是单纯地用身份来约束、来管制,而应该是以行为来作为限制。当前,全国各地针对网约车的准入门槛都在提高,要求也更严格。以京沪等城市为代表的网约车政策,实质是将网约车纳入出租车监管体系。对网约车平台、司机以及车辆设定准入限制,对三方主体设定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的发放要求,这一系列的举措当然能对网约车行业的安全性起到促进作用,但却似乎难掩治标不治本的窘境。许多犯侵害案的司机均是“三证”在手,但其行为却依旧令人发指,归根结底还是应该着眼于“以行为管人,而不是以身份管人”。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