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印发新规为条码支付立了“规矩”:若使用静态扫码支付,同一客户银行或支付机构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使用动态扫码支付的最高不限额,该新规从今年4月1日开始正式施行。(3月14日 央视网)
被称为“新四大发明”之一的移动支付,如今让不少消费者出门购物告别了“大包小包现金掏”的传统习惯模式。伴随移动支付普及程度的提高,特别是条码支付的家喻户晓,其安全隐患一直以来都是热议话题。专家表示,静态条码极易被篡改或变造,易携带木马或病毒,其风险防范能力被认定为D级。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
其实,消费限额在刷卡时代便已经是防盗刷,一定程度保护消费者财产安全的有效措施之一。从安全角度说,为了保护居民财产不受损失,对扫码付款业务确实需要进行一定的规范和管理,对扫码付款额度给予一定的限制也无可厚非,大多数用户都能理解。让消费者包括小商家犯难的是500元的额度是否够用,是否会给居民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据市场统计,条码支付,也就是限额500元的小额交易业务量占到整个业务量的95%;对于超过500元的交易需求,可以由消费者提供手机上的动态条码,让商家扫描支付,其安全性能够得到一定保证,且没有限额。
条码支付付款程序本身没有太多限制,往往手指一动,几万块都能花出去,有时甚至连密码都不用输,这就使其容易成为一些不法分子围猎的目标。近些年,随着移动支付兴起,依附于扫码支付而发生的各类诈骗案件就是现实例证。所以在安全技术还没有大的突破之前,对扫码支付限额可以被视作一种次优选择。因为一旦遭遇到骗局,被骗500元和被骗十万元,两者带来的伤害是天差地别的。
总之,无规矩不成方圆,创新固然重要,安全才是首要,规范管理永远是新事物行稳致远的推进器。
稿源:荆楚网
作者:冷洋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