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救命药,老百姓抱怨几句也就不了了之了。但一些救命药断供周期性上演,却成了老百姓生命难以承受之痛。近几年,抢救凝血障碍的鱼精蛋白、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特效药溴吡斯的明片、儿童肿瘤常用药平阳霉素、眼科手术常用药丝裂霉素等廉价救命药不时传出断货消息,老百姓“揪心”又“寒心”。廉价又安全有效的药品断供,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医药负担,而且更容易成为医患关系紧张的因素。
缓解廉价药断供,整个链条都不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总理的“将心比心”,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对号入座”。
制度上,当早日完善、规范药品短缺管理流程,建立全链条早期预警机制。可建立药品短缺信息平台,实时发布短缺信息,从生产、流通等重点环节入手,鼓励原料供应商、制药厂商、药品经销商、医院、患者等多方参与,推动实现信息监测全覆盖,实现廉价药品短缺早期预警。
生产上,生产端是避免廉价药断供的关键一环。尽管生产成本、药品价格制度等客观因素存在,但药品不是普通商品,药企确实应担负起相应社会责任,形成把“制药为治病救命”放在首位的舆论共识,摒弃过分逐利心态。国家也当通过建立生产激励机制、给予政策倾斜、实行常见短缺药品定点生产等机制,缓解药品短缺。
经销上,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仍有缺漏,各地应尽早完善廉价药品目录制度建设,采取行政手段,保障廉价药品的正常供应,同时细化监管和落实责任,切实解决廉价药“药店不愿卖,医生不愿开”的问题。
破解廉价药品断供困局,需要全链条发力,多方面、多部门拧成一股绳,才能走出廉价药“药荒”,让老百姓用上“廉价好药”。
文/于海新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