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改气”不能一哄而上,工程实施前要签订供暖用气合同
“虽然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刘伟介绍,2017年,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44.0%。2017—2018年秋冬季,“2+26”城市细颗粒物平均浓度78微克/立方米,部分城市重污染天数高达30天。
我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短缺,2017年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是38%,今年上半年提高到43.3%。加上农村地区电网条件有限,清洁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
去年就有这样的情况:一些地方不顾实际,盲目扩大“煤改气”实施规模,甚至“以改定气”:先改了再说。等到供暖开始了,下面跟省里说缺气,省里再向北京要。这样反倒增加了供需矛盾,人为造成天然气供应缺口。还有一些地方觉得“煤改气”简单易行,放弃了其他可行的清洁能源取暖路径,一哄而上搞“煤改气”。不仅失去了试点意义,也增加了天然气供需矛盾。
“推进这项工程,必须要跟气源匹配好。”刘伟强调,对于2018年清洁取暖试点工作,要按照“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居民可承受”的原则,实事求是、以供定需、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同时,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做好财政、价格、金融等政策的协同,确保清洁取暖百姓可承受,地方可持续。
去年有些地方前期工作不够扎实,进入供暖期清洁取暖设备还未安装完工,但煤炉已被收走,煤炭也难以买到,导致一些居民冬季无法取暖,群众对此意见很大。今年四部门要求“以气定改、以供定需、先立后破”,主要是防止一哄而起,确保老百姓过冬取暖不出现问题。作为保障措置之一,在“煤改气”工程实施前,试点城市要组织签订供暖季天然气合同,严控新建工业用气,落实储气要求,确保居民供暖气源供应。
淄博市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市里已与中石油、中石化落实2018年天然气合同量16.98亿立方米,其中今冬明春合同量6.95亿立方米,切实做到“先合同、后改造”。预计取暖用气占全市用气量的4%,能够确保气源稳定供应。电力部门已按照电代煤工作方案,全面展开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安全供电。同时,淄博加快集中供热管网向农村地区延伸,着力解决近郊农村供热需求。全市农村新型社区、农村幼儿园、中小学、卫生室、养老院等重点保障对象,今年冬季将全部实现清洁取暖。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