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2020年上海国家电网考试招聘金融专业技巧(239)

来源: 2019-02-14 10:25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绿色生活方式形成的时间表,即“到本世纪中叶,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要使绿色生活方式及理念深入人心,使之成为人民群众的生活常态和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亟待明确绿色生活方式的理论蕴意和实践路径。

绿色生活方式是指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存,在满足人类自身需求的同时尽最大可能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活方式,实质上是通过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来平衡人类社会的需求,达到保护自然资源、动植物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亲近自然、注重环保、绿色消费、节约资源等是绿色生活方式的基本特征。

亲近自然,也称自然教育。绿色生活方式本质上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其前提是人类通过接触自然、亲近自然,认识自然之美,了解自然的价值和重要性,从而身体力行地爱惜自然、保护自然。如,日本、瑞典等推行绿色生活方式比较成功的国家都非常重视公民的自然教育,这些国家普遍认为从幼儿阶段就开始的亲近自然的活动,是最好的自然教育。瑞典还制定专门法规来保护公共绿地的生态多样性和公众自由进入的权利,遍布瑞典的城市绿地不仅为各种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也为公众亲近自然、放松身心创造了良好条件。其实,人类本身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生于自然、长于自然,爱护自然就是爱护人类自身。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始于亲近自然。

注重环保。绿色生活方式是一种注重环保的、健康的、高质量的生活方式。在一些发达国家,注重环保正成为时尚生活的风向标,不乱丢垃圾、节约用水、使用可再生能源、购买生态产品、废弃物循环利用、垃圾分类回收、减少碳排放、公共交通出行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为,已经内化为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当我们从“自行车王国”步入“汽车社会”时,在一些发达国家则出现越来越多的“自行车王国”,宽阔的自行车专用道与我国一些城市相对萎缩的自行车道形成鲜明对比。国民的生活质量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高品质生活离不开优美洁净的自然环境。而良好的自然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保护。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