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勇于打破条条框框,解放思想,在传承中创新。工人文化宫被称为“工人的学校和乐园”,无论外在形式怎么变,为职工的学与乐提供更好服务这一原则不能变。面对企业和职工群体的多元文娱需求,一些地方的文化宫不再一厢情愿“想当然地安排布置”,而是尝试让职工为自己做主。比如,在长春,企业“点单”,文化宫依单筹备,直接将剧组、培训班开到厂矿和车间。这种“订单”式服务,供需精准对接,提升了服务的匹配度与职工的满意度。
其次,要调动多方资源,联合各方力量。工会工作不能仅靠工会单打独斗,很多时候需要多部门、多层面的协同配合。在福建,工人文化宫的建设与管理被纳入省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的议题,在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度和财政资金的支持下,文化宫的建设发展拥有了持续不断的动力和能量。此外,吸引有热情有经验的社会力量参与,邀请、吸纳职工群体中的优秀人才献计献策,与兄弟同行开展经验交流等,也是工人文化宫提高服务效率的明智选择。
此外,要在融入市场和坚守公益中寻求平衡。一些地方工人文化宫转型成功,都是既坚持了工人文化宫的公益定位,同时也积极借鉴时下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改变了文化宫以往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包括运用大数据、互联网思维,让职工文创活动更有参与感和互动性;重视和加强文化宫运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为各地文化宫建好搞活贡献智慧和方案等等。
工人文化宫实现“华丽转身”,是当下工会改革创新的重要体现。工人文化宫的建设和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下工会服务职工能力和水平。工人文化宫从走出低谷到焕发生机,需要攻坚克难的决心和勇气,需要改革创新的思路和智慧。其意义并不局限于地理空间上的“刷存在感”,更体现出工会打通、拓宽服务职工的每一处可能空间的态度和决心。在更广泛的领域,工会对职工的关爱与服务,就是需要这种“及时在场”、精准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多地工人文化宫的成功转型是一次良好契机,各级工会组织可以从中总结经验、提升服务意识、磨砺创新品质,从而更好地迎接工会改革发展中新的机遇和挑战。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