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产量提高了 B.成本增加了
C.生产要素的价格按同比例提高了 D生产要素的价格按不同比例提高了
82.等成本曲线围绕着它与纵轴的交点逆时针移动表明(C)
A.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 B.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
C.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 D.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
83.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相交点是:( A.)
A.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B.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C.平均成本曲线下降时期的任一点
D.平均成本曲线上升时期的任一点
84.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企业之所以是价格接受者,是因为:( C. )
A.它对价格有较大程度的控制
B.它生产了所在行业绝大部分产品
C.它的产量只占行业的全部产量的一个很小的份额
D.该行业只有很少数量的企业
85.一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如果生产该种商品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那么:( C )
A.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上升 B.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下降
C.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上升 D.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下降
在日前举办的第二届进博会上,关于进出口农产品质量监管与认证体系的不少创新举措备受关注。由此,很多人议论,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不可避免地会给农业带来冲击和影响,大城市有没有必要发展农业,还是应把农业功能更多地“转移”出去?笔者以为,一方面,农业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具有无可替代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对于大城市而言同样如此;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对农业供给由数量需求更多转变为质量需求,都市农业不仅应当有所作为,而且大有可为。政府部门应更合理准确地对都市农业重新进行定位,这不仅关系到都市农业的未来发展,也关系到都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败。
都市农业是城乡要素互动、 “三产”相融合的产业,也是农业的多功能性的具体体现。对于发展都市农业,核心城市在资本、技术方面拥有其他地区难以比拟的先行条件。以上海为例,近年来,上海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新产业、新业态成为都市农业发展的新动力。上海农业推行绿色生产方式,走上了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据上海统计年鉴数据,与2010年相比,目前当地农业化肥施用量(实物量)减少约40%,农药施用量减少了一半以上;至2018年底,上海市有5824个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相比2013年增加了近30%。与此同时,上海注重发展品牌意识,本地优质农产品供给已经从数量向质量发展。比如,优质大米统一实行“上海新大米”品牌,由过去的“卖稻谷”变为如今的“卖品牌”。高质量发展的农业生产促进了新兴业态的发展。农业旅游现在成为上海都市旅游的一个新兴业态,有效拉动了郊县的经济发展。2018年,上海农业主管部门认定的家庭农场4434个,是2013年家庭农场数量的2.34倍。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