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中国经济不能只看经济增速,更要看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即要看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产业和就业结构、微观经济活力、收入分配格局、居民收入水平、全球价值链定位、研发强度和创新能力等的呈现。反映在结构层面上的经济,可以更真实地反映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规模导向型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
中国经济的微观基础,即企业的活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经济的活力。经过改革开放40余年的高速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9年按营业收入衡量的全球规模最大的500个企业暨《财富》全球500强企业中已经有129家企业来自中国,中国的全球500强企业数量首次超过美国。
但是我们也需要清醒地看到,在经历了40余年高速发展后,支撑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诸多因素开始逐步弱化。多年高速增长积累的结构性痼疾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生增长动能转换使得继续依靠要素投入的传统增长逻辑受到挑战,简单的以要素投入为特点的规模导向型的企业经营模式不再适用新时代的到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一阶段必须坚持把改革发力点转移到调整经济结构和寻找新的增长动能方面,我国发展模式需要从以往的速度规模型经济增长向质量效益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需要催生具备价值创造能力的企业
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需要全新的经济微观基础。尽管中国企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规模上的崛起,但是我们的企业在投资资本收益率即价值创造方面还没有呈现出令人信服的表现,而拥有一批投资资本收益率高、能够创造价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