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两年多后,73岁的陈冯富珍再次“披挂上阵”。这一次,这位曾率领世卫组织应对2009年甲型H1N1流感、2012年中东呼吸综合征、2014年埃博拉疫情、2016年寨卡疫情等公共卫生危机的“铁娘子”,依然没有离开公共卫生领域。
4月2日,清华大学宣布成立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陈冯富珍出任首任院长。仅用30天就通过学校审批,这个清华史上成立速度最快的学院,将独立于清华医学院,充分发挥清华独特的综合学科优势,开创公共卫生学科发展新模式,初步设立预防医学、大健康、健康大数据、公共健康政策与管理四个国家急需、面向未来的学科方向,只招收研究生。
“在我从事公共卫生领域工作的40年中,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性和严峻程度可以说都是前所未见的。面对疫情,我们应当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同时深入思考这次前所未有的疫情给人类留下了什么。”陈冯富珍表示。
在她的执掌下,这所新成立的学院将瞄准哪些痛点发力?又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公卫政策研究等方面带来什么新的举措?
公共卫生学科和人才培养必须转型升级
多位专业人士向记者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全球应对公共卫生挑战的诸多短板,传统公共卫生学科、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亟须直面挑战,转型升级。
历经百年的公卫学科在此次疫情中显露短板。19世纪,英国伦敦不断出现的群体性传染病事件,催生了公共卫生学科,我国公共卫生教育起源于20世纪初。但随着我国公共卫生领域“防”“治”分离现象日益突出,公共卫生人才数量不足,特别是缺少高水平、高层次的技术人才等成为现实问题。
有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每千人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量为0.61人,根据《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到2020年每千人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量提高到0.83人以上,但这一数据与发达国家仍存在着较大差距。
“我国每万人口仅有1.4名疾病防控人员,相当于美国的1/5。”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医学部主任、公共卫生领域专家颜虹告诉记者这样一组数据:目前,我国3000多所大专院校中设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的大学仅有93所,全国每年培养公共卫生专业本科生7000人左右,这一规模在“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时代背景下,无法满足日常与应急需要。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