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入口时的人才不足,还有出口时的人才流失。
“从国家卫健委的统计数据来看,2009年到2018年,全国疾控中心的从业人员下降了4.5%。”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吴息凤感叹:“公卫学科的就业中普遍存在就业领域狭窄及薪资较低的情况,因此在部分高校,面对公卫专业,学生想的不是如何学好专业本领,而是如何换到就业前景更明朗的专业去。”
复合型公共卫生健康人才亟待培养
补齐公共卫生健康人才培养的“短板”,既需要重视对公共卫生学科的投入,也需要学科本身人才培养理念的调整。这也是此次疫情暴发以来,学界及公众对我国公共卫生教育重要的关注点。
“我国现行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仍然以预防医学专业为主,基本课程设置较窄,仍以传统五大卫生为主干,缺乏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导致医学与公共卫生衔接不够紧密,体现在预防医学生临床知识和实践经验较少,而临床医学生也不能充分理解公共卫生的巨大作用。同时,健康人文素质教育相对薄弱,公共卫生的科学性与人文艺术性处于割裂状态,公共卫生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认同感不高,专业认识不够,对‘健康中国’‘全民健康’理解不到位,严重影响国家战略的实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徐建国团队日前撰文指出。
连日来,多位学者呼吁,现行公共卫生与健康专业人才培养应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复合模式,进一步增强公共卫生与健康专业的复合度。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在公共卫生方面还存在短板。发展公共卫生事业是国家的战略需求,同时也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的问题。我们需要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依托综合性大学的科研优势和多学科优势,才有可能解决这一短板。”陈冯富珍说。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