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观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地面气象观测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为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依据。4月1日,我国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从全国试运行正式切换调整为业务运行,标志着我国地面气象观测迈入全面自动化时代,气象观测员成为历史。
据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实时监控显示,相比人工观测,我国自动化气象观测的观测能力明显增强。观测频次较人工观测提高4至8倍,其中云观测站点数约提高3倍,数据量较人工观测约增加10倍,弥补了原有人工观测数据的不足。同时,观测数据传输用时由分钟级提高至秒级,传输频次从5分钟提升至1分钟,数据传输频次与效率大幅增加,为实现“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要求提供了有力支撑。
突破“云能天”三方面的关键技术
中国气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从人工观测到自动化观测,需要攻克和推进应用“云能天”三方面的关键技术。
火烧乌云盖,大雨来得快。云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它们的混合物组成的可见聚合体;有时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滴、冰粒和雪晶。对云的观测包括云状、云量、云高等项目,涉及三族十属二十九类云,较为复杂。2014年自动化改革推进时,云状观测项目已取消;今年4月1日,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从全国试运行切换调整为正式业务运行,旨在进一步实现云量、云高的自动化观测。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