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将进一步提升观测数据的准确率
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的大幕已经拉开,但这仅仅是迈出的一步。在完成整体的自动化切换后,地面气象观测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张鑫介绍,自动化观测还有改进的空间,将朝着智能化发展,进一步提升观测数据的准确率。
基于技术应用完善改进:地面气象观测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包括传感器、采集器、综合集成硬件控制器、通信接口、系统电源和业务终端等。虽然各种观测项目已实现自动化采集数据,但在观测能力、观测效率以及观测方法和机制上仍然有提升空间。比如雪深观测仪,虽实现了自动化采集数据功能,但在复杂气象条件下仍有改进空间。根据国外的经验,雪深观测仪是通过增加探头来提升数据收集的准确率,在国内这样的操作是否可行?研究人员需要验证。把这些技术细化到每一个观测仪器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一些观测方法和机制也可以改变,以适应观测需要,提升观测效率和数据准确率。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传感器、采集器等进行进一步研究,改进和完善相关技术,让硬件与软件更匹配,使采集技术更成熟。
基于业务流程优化更新:自动化观测需要完成数据采集、质量控制、数据传输、系统组网和远程监控等流程。在自动化业务运行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传输效率除了通过技术提高外,还可以依靠优化业务运行流程来实现。观测数据从台站到省级信息中心,再到国家级信息中心,每一级的传递,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数据延迟。张鑫提出设想,如果将台站数据同时传给省级信息中心和国家级信息中心,传输效率就能提高,运行效率也会相应提高。针对单个观测设备的数据采集,涉及的步骤和过程也可以再优化,这也是自动化切换后可以改进的地方。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