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森林防灭火工作仍存堵点
据专家介绍,依管理体制不同,我国森林防灭火力量包括由原武警森林部队转隶应急部门后形成的“国家队”和由地方政府管理的“专业扑(灭)火队”等“地方队”。专家表示,目前我国森林防灭火工作从宏观布局到责任落实、从监测能力到预警能力,都有显著提高,但进一步提升“地方队”工作能力仍存堵点。
——部分基础设施仍待加强。据《全国森林防灭火规划(2016—2025年)》,当前全国国有林区路网密度仅为1.8米/公顷,不足世界林业发达国家1/10。现有道路路况较差,桥涵多有毁坏,制约扑火队伍快速机动能力。全国林火阻隔网密度仅为3.7米/公顷,没有形成有效的林火阻隔网络。
“有的林区只有一条山路作为防火通道,两辆小汽车错车都难,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很难上去。”重庆市林业局预防处副处长曾瑜还告诉记者,一些林区瞭望塔数量不足、防火通讯覆盖率不高。重庆某国有林场负责人透露,该林场管辖10多万亩森林,一套森林防灭火视频监控系统都没有。
——相关装备科技含量与信息化程度仍待提升。多名江西基层应急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基层专业扑(灭)火队的装备比较落后,大型先进扑火装备短缺。记者了解到,目前单兵灭火装备以风力灭火机、二号工具(一种类似拖把的扑火工具,上面绑有橡胶条)为主,技术含量较低。
中国林业机械协会森林草原防灭火装备分会秘书长、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科技处处长郑怀兵表示,当前森林航空消防飞机机源总量不足,机型单一,缺少载量大、续航能力强、适应高海拔地区作业的大中型飞机,航空直接灭火能力不足。另外,在无人机和卫星监测识别等信息科技应用效果方面也有待提高。
——森林防灭火队伍的组织、培训和保障力度仍待提高。记者走访发现,目前重庆只有两成左右区县成立了国有林场森林防灭火专业队伍,三分之一的区县林业部门没有专职森林防灭火机构;在一些县级森林防灭火管理机构,兼职人员所占比例偏大,甚至过半;不少地方森林防灭火人员待遇较低、缺乏保障;还有些地方日常培训演练即“找块空地点几堆火”,脱离实战需要。
北方林火管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主任孙龙还提醒,目前我国对可燃物管理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既缺少国家层面自上而下的可燃物管理指导方案,也缺乏可燃物管理数据库和动态分析系统。另外,部分地方的扑火预案可执行性欠佳。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