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提高救治成功率
如果说重症患者是到“鬼门关”前,那么危重患者就是一只脚已踏入“鬼门关”。“我们来,就是要把危重患者从病魔手里抢回来。”中国医大一院第一批重症医疗队队长、辽宁援鄂重症医疗队队长丁仁彧坚定地说,治病救人,我们全力以赴。
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一位35岁的男性患者身体强壮,刚来的时候还能坐在凳子上与大家聊天,可5天后,他的病情就转为极危重症。2月13日早上,患者的病情突然恶化,血氧饱和度直线下降,出现严重的呼吸衰竭。“快,做气管插管!”丁仁彧迅速判断。但这个由妇产科普通病房临时改造而来的重症病房不具备负压系统,在打开呼吸道进行气管插管的瞬间,含有大量病毒的分泌物会喷涌而出,医护人员面临感染的巨大风险。
救命要紧。麻药起效,丁仁彧精准而迅速地将导管插入患者气道,将分泌物吸光,然后连好呼吸机,调整呼吸机参数、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处理穿刺置管……不知不觉间,3个多小时已经过去,患者表情慢慢舒缓,大家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第二天,患者又出现了右侧气胸,团队紧急调来一台ECMO(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期间,为了挽回这个年轻的生命,团队进行了多次会诊。3月8日,这位患者终于撤下ECMO,病情逐渐好转。
“对于这些重症患者来说,我们就是在‘打仗’,而且打的还是一场‘遭遇战’,我们得一边‘打仗’,一边挖‘战壕’。”丁仁彧说。
医疗队要把普通病房改造成可以收治重症患者的ICU病房,还要同时尽最大可能收治病人,提高救治成功率,工作量异常繁重。最严峻的时候,医疗队一天最多接收二三十位重症患者。118人的团队医治80多位重症患者,相当于平时近3倍的工作量。
中国医大一院医疗队员从不畏惧,果断实施气管插管技术、血液净化技术、ECMO技术,这些风险很大的高精尖技术带动了整个院区技术水平的提升。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