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挑战,托起生命方舟
面对病魔要无所畏惧,更要技术过硬、管理水平高超。2月3日,中国医大一院承建的辽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接到驰援武汉通知,2月4日出发,星夜驰援1800公里赴武汉,接管武汉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地下二层B区。一直工作到3月10日休舱,35天的时间里,累计诊疗患者466名,实现了“医护人员零感染,患者零病亡、零回头”。
在武汉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地下二层改造工作刚完成,中国医大一院急诊科副主任崇巍作为辽宁国家紧急救援队的队长,带领救援队和两家地方医院在30小时内完成300张床位病房的组建工作,建立科室架构,制定医疗、护理及感控流程,当晚即收治了82名患者。
为及时解决病房存在的问题,医护人员们经常工作到深夜;进舱查房的医生感慨工作以来第一次要在4小时内查看100多名患者;放射和检验技师穿着三级防护8小时不吃不喝为患者完成最多达72次CT检查,66次血常规化验……困难接踵而至,不断挑战医护人员的极限,却没有人后退,大家只有一个信念:只要防护到位,累点没关系,一定要保证医疗质量,保证病房平稳运行,尽可能多收治患者。
武汉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作为武汉市第一家方舱医院,从患者收治到病房管理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崇巍带领大家边摸索边救治,总结出一整套方舱医院管理模式,即“三线医生”模式:一线医生直接进舱管床,二线医生负责进舱查房,三线教授处理疑难问题和危急情况,力争用最少的人员最高效地开展工作,大幅减轻了医护人员的舱内劳动量,进而降低感染风险。同时,创造性地设立“总住院制度”,由专人集中处理信息录入、医嘱、检查、交班、病志及转院等问题,相当于病区医疗工作运转的“发动机”,保证信息畅通,确保治疗问题“无真空”“不落地”。不断总结经验,医护人员编制的“方舱医院工作流程细则”从第1版更新到第4版,进一步提升了医疗质量,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贡献了经验与智慧。
医护人员更将中国医大一院“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融入方舱医院工作的方方面面,为患者托起护佑生命的方舟。在方舱医院,医护人员称呼患者为病友,在护理工作中提出“我们和病友在一起”理念,带领病友们做“肺康操”,还通过开展在线直播互动,医生和患者面对面沟通,及时为病友和家属们答疑解惑平复情绪,最高在线观看人数近10万人。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