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武汉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护理团队与病毒短兵相接、生死竞速,是飞速前行的白衣天使、护理骑兵。他们发挥专业优势,身兼多职、事无巨细,为患者提灯照亮,用爱呵护,留下了一幕幕难忘瞬间。
挺身而出
8日零时,武汉“解封”。在雷神山医院重症病房,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护士张莹莹一直工作到8日2点下班。
张莹莹在雷神山工作已有2个多月,因为一直在重症病房工作,她没有踏入家门一步,实在想女儿,就利用休息时间和女儿视频“见面”。
护士长丁新波介绍,雷神山ICU还有16位重症患者,治疗任务很重,医务人员都是连轴转。看到一个个重症患者从这里康复出院,大家都非常开心。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魔,无数“提灯天使”“南丁格尔”挺身而出。
“最危险的,我们上。”作为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4000多名护士的领头人,一名有着25年党龄、38年护理经验的护理部主任汪晖义无反顾冲上一线。
患者确诊,需要通过咽拭子标本检测。但一个张嘴的动作,就是病毒袭来的瞬间,这是汪晖和她的团队必须面对的风险。
高峰时一天做500多次鼻咽拭子采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护理组长陈春丽团队危机四伏。最让陈春丽欣慰的是,发热门诊医护团队接诊近万名发热患者,至今无一例医护人员感染。
同济医院光谷院区17个危重症病房,是医务人员与死神抢夺生命的战场。这里已实现了患者“清零”,堪称救治奇迹的背后,离不开一支平均年龄26岁的护理天团。
被视为续命神器的“人工肺”系统,仪器精密操作复杂。护士们24小时不间断观察机器转数与流量、氧气瓶余氧状态、调整抗凝药剂量及速度。
不论是病区“红区”、发热门诊还是隔离点,都离不开护理团队的支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护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徐晖感慨,武汉抗疫一线,都有学院毕业生的身影,不少在外地工作的校友主动报名逆行支援“第二故乡”武汉,令人敬佩。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