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古生物学会发布的“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已历经4届。日前公布的2019年十大进展,涵盖多个学科范围,广泛应用新技术方法,不少研究成果刷新人类对地质历史时期生命演化历程的认识。
目前,我国在古生物学研究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保持这一优势,需要学者们不断加强理论创新、专注人才培养,用更多优秀成果激发年轻人对古生物学的热爱。
寒武纪时期以动物为主导的海洋生态系统是怎样一幅热闹景象?5.5亿年前夷陵虫化石又揭示了哪些远古谜题?日前,中国古生物学会在南京发布了“2019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以下简称“十大进展”),清江生物群、夷陵虫、热河俊兽、大熊猫古基因组等研究入选。这些成果集中反映了2019年我国科技工作者在古生物学各个分支领域所取得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创新研究成果,对推动科学研究、科学传播和化石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学科方向广泛,应用新技术开展研究
近年来,中国古生物学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得到了国际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中国古生物学会秘书长蔡华伟介绍,中国古生物学会自2017年1月开始开展“中国古生物学年度十大进展”评选和发布活动,每年一届,至今已举办4届。
“我们评选‘十大进展’,有两个基本标准:一是必须是世界级重大成果,更新了人类对早期生命起源、生物演化以及古人类等领域的认知,并且在世界知名的学术期刊发表了相关论文;第二,这些进展还要具有一定的科学传播价值或社会影响力。”2019年的“十大进展”也同样符合这两个标准。其中,距今已有5.18亿年的清江生物群,刷新了人类对寒武纪海洋生态系统的认识,也因此位列榜首。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