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前三届,2019年的“十大进展”呈现出一些新特点。蔡华伟介绍说,第一个特点是涵盖多个学科方向,包括动物、植物还有古人类,以及相关的环境研究。另外,这些成果的时代分布也很广,从6亿年前的埃迪卡拉纪到5000年前的第四纪。在多个学科方向取得重要成果,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古生物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和实力。
此外,新技术方法在“十大进展”中应用广泛。蔡华伟说:“同步辐射、Micro—CT等先进观测方法在许多研究中得以应用,比如发现有现代人特征的30万年前人类头骨化石、6亿年前动物胚胎发育方式等成果。生物分子技术、古DNA方法及新一代测序技术等,也应用在中生代鸟类羽毛颜色等研究中。”
在本次“十大进展”中,一些成果与生物学、地球化学等学科开展了深入交叉研究,跨学科趋势日益明显。“总体来说,这些成果集中反映了我国在古生物学领域所取得的创新研究,是对中国古生物学研究走在世界前列最有力的证明。”蔡华伟说。
刷新科学认知,提供生命演化新证据
作为我国在古生物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2019年“十大进展”中的不少成果改变了人类对地质历史时期生命演化历程的认识。
西北大学早期生命与环境研究团队的“华南早寒武世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库——清江生物群”,这项成果是一个埋藏在岩石层中的软躯体化石库,发现于湖北长阳地区。经过12年的化石采集和研究,科研人员发现,清江生物群形成于寒武纪大爆发极盛时期,与其他寒武纪生物群相比,这里的生物群多样、新属种比例高、软躯体生物类群多、化石保真度好,而且保存了原生的有机质。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