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华伟介绍说,与常见的动物骨骼化石库相比,清江生物群化石不仅保存了表皮、肌肉、内脏等骨骼动物的软体结构,还保存了大量不具有矿化骨骼的动物类型,如水母、海葵等。因此,清江生物群代表了动物在起源演化初期较完整的组合面貌,再现了寒武纪时期以动物为主导的海洋生态系统中生机盎然的场景,是研究动物门类起源与寒武纪大爆发的理想“现场”。
《自然》杂志在专题评论中称,清江生物群打开了观察壮观寒武纪的又一个窗口,各种新的生物类群前所未见,对于科学家进一步了解早期已灭绝的动物非常重要。
此次位列“十大进展”第二名的“埃迪卡拉纪新化石揭示动物的早期演化”研究成果,将分节的两侧对称后生动物的出现时间至少提前了一千万年,为之后寒武纪两侧对称动物大爆发找到更为久远的“根”。
身体分节和两侧对称体制的出现是动物演化史上极为重要的革新事件。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团队袁训来课题组在三峡地区约5.5亿年前的“石板滩生物群”中发现了新的动物化石(夷陵虫)和一类特殊的遗迹化石,并开展相关研究。该所研究员陈哲说:“夷陵虫的身体分节,两侧对称,化石的发现证明在寒武纪之前动物就已经出现了,而此前并没有可信的证据。”
还有一些成果则是破解了远古谜题。在安徽东至华龙洞发现的30万年前人类头骨化石,揭示了这一时期东亚古人类已经出现向早期现代人演化过渡的趋势,现代人在东亚大陆出现时间可能比以往认为的更早。此外,华龙洞人类化石为论证东亚地区人类演化区域连续性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