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消费潜能,助力产业升级
消费扶贫“挖掘”出不少优质农产品,让城镇居民尝到了甜头。
最近,每天下午3点多,一辆小货车都准时驶进海南省海口市滨贸路电力村,车上载着刚从白沙黎族自治县采摘来的毛薯,负责该楼团购的周大姐会组织居民分批下楼领取。在海口,有上百个居民小区能享受白沙县“扶贫助农”的上门送货服务。“方便!划得来!”周大姐在手机上展示着小区居民的好评留言。
“这两年家里的果蔬开支明显增多。”在北京某银行工作的狄女士说,她关注了好几个微信公众号的扶贫产品专栏,“从南到北,只买当地最应季的东西;最近一单是湖北的笋子、四川的枇杷和海南的木瓜,产地直邮,新鲜又便宜!”
“我们在连锁超市设立了消费扶贫专柜,为扶贫产品销售搭建平台,也为消费者购买提供便利。”湖南省桂阳惠康连锁商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四姣表示,扶贫产品整体质量不错,销量也比较稳定。
除了个人购买、团体下单,农超、农校、农堂等也在加快对接,让“菜园子”直通“菜盘子”。安徽理工大学后勤部门持续从阜阳市、寿县等贫困地区采购米面油和蔬菜,到去年11月底采购额已超过700万元。
消费扶贫打通了产供销链条,促进了农业产业升级。
今年2月,广东东莞合福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董斌与黄江镇许多企事业单位一起,认购了韶关市西约村滞销的10万斤蔬菜和上千只家禽。从韶关回来,董斌带了一些红茶样品,“当地村民不懂包装和营销,我们正在帮他们重新设计包装,样品已经出来了,很快就可以上市,估计贵的能卖到三五百元哩。”
截至4月14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扶贫832平台已累计实现交易额1.2亿元,汇集4000多个供应商,覆盖贫困县774个。平台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供需对接、信息反馈,平台促进了一些贫困地区的产业升级。比如,陕西淳化合坤生态农业公司,上线平台仅用3天就完成了7万多元的采购订单。“企业一下子信心倍增,计划今年在西安建设展销中心,协助陕西贫困县的供应商通过政府采购政策,带动更多农户走向更大的市场。”
“广泛动员全社会积极搭建平台、购买扶贫产品,这是一件双赢的事。”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副司长王春燕说,一方面有助于实现城市菜篮子、米袋子的有效供给,满足城市居民消费升级的需求;另一方面促进了贫困地区扶贫产业的健康发展,确保贫困群众增收。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