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这是海纳百川、面向未来的胜利
“最初,城是没有的。”原临港管委会副主任、港城集团董事长鲍铁鸣指着一张1999年的临港地区卫星图,那一片在海堤线以外的蓝色区域,就是今天临港主城区所在的地方,“当时涨潮的时候,海水会没过这片土地,只有退潮的时候,会露出一片海滩。”
2002年12月9日,一大早,鲍铁鸣冒着寒风细雨,赶到正在施工的大堤上。从荷兰租借的大型绞吸式挖泥船“诺西号”正式出沙,以每小时3000立方米的挖泥量向港城围区吹填供沙。那是临港新城建设开局的第一年。
这一年,随着上海洋山深水港的建设启动,作为深水港建设的配套,上海临港新城的开发建设拉开序幕。2019年8月20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揭牌,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东海之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全面铺开。
2020年4月17日,位于临港地区的特斯拉超级工厂,一派井然有序的忙碌景象。走进总装车间,工人们在流水线上装配,一辆辆新车正驶下生产线。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第一季度,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制造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依然交出了一份令人惊喜的“逆势上扬”业绩。
作为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于2019年1月7日动工,当年10月投产,创造了“特斯拉速度”。一年后的1月7日,首批临港工厂制造的Model 3电动轿车交付,特斯拉中国超级工厂二期工程启动,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兴奋不已,“在中国,我看到了非常令人激动的未来”。
“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是面对世界的”。浦东在开发开放伊始,就提出了“在地球仪旁思考”的口号——通过开放向全球最高标准和最好水平看齐,全面拉高浦东开发开放的对标要求和品位,引进全球最先进、最前沿的技术、产业、人才、标准等要素,用好开放优势,集聚全球资源,实现更大发展,这是浦东30年走来的路。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