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别好高骛远,高校补齐毕业生能力培养这一课
到了4月,前文中只拿到5个“offer”的毕业班目前大部分学生都有了“保底”选择。他们通过此前的积累让自己“舒了一口气”,然而同学们还是表示“求职中暴露了能力不足的尴尬”。
《报告》也对此进行了佐证,《报告》显示,有相关实习经历、求职目标明确和社会实践经验丰富是毕业生获得“offer”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学生表示,面试技巧高、专业就业前景好和名校毕业也是成功获得“offer”的加分项。
曾湘泉表示,“能力不足”一直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掣肘之一。多年来,能力培养一直在高校学生培养中如影随形,为什么依然“能力不足”?曾湘泉认为,“高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毕业生能力标准。知识的培养是一方面,但能力的建设应更为重视,能力是什么?比如阅读、写作、听说、计算等,这些基本的技能训练没有纳入到培养体系中来。”于是,就会出现高校毕业生被基本的说明文难倒这类现象。“以哈佛大学为例,它所有的课都可以选修,但是说明文写作是必修课。一篇文章,只有先准确表达之后,才能形象生动。但是一些高校毕业生写文章容易离题万里,抓不住重点。”
曾湘泉认为,这些都是高校亟待补上的课程。而对于求职大学生来说,又应该做好哪些呢?“对于个人来讲,我认为应该降低预期,树立正确的职业成功观,不应好高骛远。同时,我认为要重视实习,因为实习是解决认知偏差的重要手段。有哪些能力需要补足,都能在实习中暴露出来。”曾湘泉说。
对于社会来说,应该给今年这个特殊年份的应届毕业生哪些支持?曾湘泉说,应该加大体制机制改革的步伐,“比如在平台就业方面,如何为灵活就业的学生提供就业合同、五险一金保障,乃至积分落户方面的相关政策,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