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全覆盖
一根针、几缕线,在宽太吉的手中变成了精美的青绣产品。生活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的宽太吉,得益于产业扶贫政策而与青绣结缘。
“相比起在家种地,靠青绣手艺的收入会更高一些。”宽太吉说,她所在的青绣扶贫车间共有60余名学员,其中50名是贫困人口。
近年来,同仁县政府部门依托当地特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文化+扶贫”产业,建成唐卡、泥塑、青绣、雕塑等4个省级文化扶贫产业创作基地,建成了20余个文旅产业扶贫车间,解决了900余名贫困人口就业。
围绕青稞、乡村旅游、民族手工艺等特色优势资源开设扶贫车间,是产业扶贫的一部分。青海省扶贫开发局信息显示,目前全省挂牌建成各类扶贫车间310个,带动1.4万名群众实现就近就地就业。
青海省扶贫开发局局长马丰胜说,产业扶贫实现了“五个全覆盖”,一是39个贫困县(区、市)扶贫产业园全覆盖;二是1622个贫困村互助发展资金全覆盖;三是所有贫困村村级光伏扶贫项目全覆盖;四是2358个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全覆盖;五是48.19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到户产业扶持资金全覆盖。
青海省以“1+8+10”政策体系为牵引,有力推进精准脱贫,至4月21日,全省42个贫困县(市、区、行委)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53.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现了绝对贫困全面“清零”目标,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
马丰胜介绍,“摘帽”后,青海将重点围绕“三保障”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就业扶贫、贫困监测等方面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巩固攻坚成果,提升脱贫质量,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