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疫情期间,爱国卫生工作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于学军:针对疫情初期、攻坚期和复工复产期的特点和防控工作需求,全国爱卫办分别聚焦市场环境、薄弱环节、生产生活场所,在全国范围部署开展一系列的爱国卫生活动。各地结合实际开展了很多有特色的爱国卫生活动,为疫情防控打造了干净整洁的环境,降低了传染病通过环境进一步传播的风险。此外,各地在有效推动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改善城乡环境的基础上,也积极实践,研究推动解决由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一些健康热点问题,使爱国卫生运动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是探索将爱国卫生运动与基层社区治理相融合。北京市充分发挥各级爱卫会和居(村)公共卫生委员会的作用,开展“党员回社区报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周末大扫除、城市清洁日等活动。湖南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推进“美家美妇”行动,把家庭志愿讲师、妇女志愿服务队等作为抓手,将环境卫生整治和“持家、发展、家教”结合,引导广大妇女带动全家投身爱国卫生运动。武汉市江夏区将社区网格员与爱卫工作人员混合编队,向居民讲解灭鼠方法,引导居民自己动手,清除房屋前后的垃圾杂物,保持居家环境卫生干净整洁。
二是推动将“疫”时好习惯形成“疫”后长效机制。各地通过持续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引导每个人重新审视自己的健康责任,提升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视,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真正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把“疫”时养成的好习惯继续坚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拒绝野味,保持社交距离,科学佩戴口罩,注意咳嗽礼仪,保持良好心态等。上海、山东等地都开展了倡导分餐制、公筷公勺的活动,北京制订了首都市民卫生健康公约。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这些习惯的长期坚持也尤为重要。
三是研究推进社会心理健康问题。进一步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的平台作用,推动社会心理健康问题的综合治理,是新时代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一项重要任务。一些省份在疫情防控中开展了积极探索,在专业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进一步研究完善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可及的心理健康服务,引导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健康平和的氛围。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