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国家电网公司2021年招聘考试时政:影响世界的中华农耕文明

来源: 2020-05-09 09:37

影响世界的中华农耕文明

在辽西地区赤峰市敖汉旗史前博物馆,展出着一种小米粒大小的黑色颗粒,它就是碳化了的谷物——约8000年前的粟(谷子,脱壳后叫小米)和黍(脱壳后叫黄米)。

敖汉旗是考古界公认的中国北方历史文化研究基地,拥有上万年灿烂的史前文化,而这些文化都离不开当地一个古老的产业——旱作农业。

现有的考古资料和研究结果表明,敖汉地区是中国古代北方旱作农业的起源地。2002年至2003年期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对敖汉旗兴隆沟遗址进行三次科学考古发掘,通过浮选法,获得经过人工栽培的碳化粟黍籽粒。

经加拿大多伦多大学C14测定,这些碳化粟黍距今约8000年,比此前中欧地区发现的谷物早2700年左右。结合定居村落的出现及成熟的掘土、谷物加工工具的制作和使用,证实距今8000年左右的兴隆洼文化时期旱作农业系统已经形成。

每年的秋后,浅耕过后的敖汉旗农田中,错落的灰圈依稀可见,考古专家说,这是远古先民们居住的房址。专家们通过对房址中出土的先民遗骨进行C13和N15骨骼鉴定,证实了谷物已然摆在了史前先民的餐桌上。

石铲、石锄、石耒、石耜、石斧、石刀、石纺轮、磨盘、磨棒、陶罐、骨针、蚌器……大量与旱作农业息息相关的生产工具,见证了敖汉旗的旱作农业萌芽于小河西文化时期,发展于兴隆洼文化时期,辉煌于红山文化时期,有着上万年的栽培史。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