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家电网招聘考试笔试资料:利率变动影响经济的实证
利率变动影响经济的实证
利率是现代经济生活中最为敏感的指标器,是国家干预和调节国民经济的重要杠杆。各国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形势及国家预定的经济目标,通过调整再贴现率等基准利率来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社会的投资和储蓄总额。
二战后,西方各国为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美联储贴现率一直很低,大部分时间贴现率在4%上下,在1954年4月-1959年4月这几年间,曾一度下降到1.5%的低点。在美联储低利政策的影响下,美国商业银行的优惠利率也一直很低:1947-1951年为1.5%-3%,1957-1965年为3.5%-5%。低利率政策的确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整个50年代和60年代,美国实质平均GNP增长率都在4%上下,失业率与通胀率也不算高,如1956-1960年,失业率为5.2%,通胀率为2%。
英国为医治战争创伤,迅速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政府把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视为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并采取了与美国相同的廉价货币政策。英格兰银行贴现率在1945-1951年间一直稳定在2%-2.5%之间,1952-1971年,也只有3%-7%,这种低利率政策对借贷投资的资本家和大量发行债券的政府有利。其结果,对50-60年代的经济增长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1959-1970年GNP增长率平均达7%左右,通胀率为3.3%,失业率为1.7%,以至于有些学者把这一阶段视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西方国家的低利率政策在20世纪50、60年代的确起到积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积极作用逐渐减弱,而副作用愈来愈大,引发和加剧了通货膨胀,形成了可怕的“滞胀”局面。为了医治“滞胀”,西方国家在1972年前后,转向高利率政策。如英国1972年英格兰银行最低贷款利率高达创记录的9%,1973年更高达13%,高利率成为反通胀的主要工具。其间,通胀率从1974年的10.9%下降到1977年的6.5%,又从1980年的13.5%下降到1988年的3.9%。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实行中性货币政策,即让利率水平保持中性,对经济既不起刺激作用,也不起抑制作用,从而让经济以自身的潜在增长率在低通胀下持久增长,实现了失业率4%,年均经济增长率4%,通货膨胀率2%的良性运行态势。(1997、1998和199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为4.5%、4.3%和4.2%;1999年,美国的失业率只有4.1%,为30年来的历史低点;与此同时,通货膨胀率只有2.2%,亦为10年来的历史低点。)
我国1996年中央银行成功地运用利率调控宏观经济,取得了低通胀率和国民经济的“软着陆”。1996年年初,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已取得明显成效,物价持续回落,为了防止在控制通胀时出现经济滑波,中央银行两次下调存贷款利率,到1996年底,物价涨幅为6.1%,经济增长率为9.7%。在运用利率工具时,利用基准利率进行利益引导,保持再贷款利率水平与商业银行同期法定贷款利率水平一样或略高的水平,以限制商业银行对再贷款的需求和鼓励归还再贷款。同时成功地引导市场利率水平,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逐月平稳下降,从1996年1月的12.9%下降到12月的11.5%,与中央银行下调的利率方向一致。
利率是现代经济生活中最为敏感的指标器,是国家干预和调节国民经济的重要杠杆。各国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形势及国家预定的经济目标,通过调整再贴现率等基准利率来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社会的投资和储蓄总额。
二战后,西方各国为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美联储贴现率一直很低,大部分时间贴现率在4%上下,在1954年4月-1959年4月这几年间,曾一度下降到1.5%的低点。在美联储低利政策的影响下,美国商业银行的优惠利率也一直很低:1947-1951年为1.5%-3%,1957-1965年为3.5%-5%。低利率政策的确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整个50年代和60年代,美国实质平均GNP增长率都在4%上下,失业率与通胀率也不算高,如1956-1960年,失业率为5.2%,通胀率为2%。
英国为医治战争创伤,迅速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政府把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视为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并采取了与美国相同的廉价货币政策。英格兰银行贴现率在1945-1951年间一直稳定在2%-2.5%之间,1952-1971年,也只有3%-7%,这种低利率政策对借贷投资的资本家和大量发行债券的政府有利。其结果,对50-60年代的经济增长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1959-1970年GNP增长率平均达7%左右,通胀率为3.3%,失业率为1.7%,以至于有些学者把这一阶段视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西方国家的低利率政策在20世纪50、60年代的确起到积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积极作用逐渐减弱,而副作用愈来愈大,引发和加剧了通货膨胀,形成了可怕的“滞胀”局面。为了医治“滞胀”,西方国家在1972年前后,转向高利率政策。如英国1972年英格兰银行最低贷款利率高达创记录的9%,1973年更高达13%,高利率成为反通胀的主要工具。其间,通胀率从1974年的10.9%下降到1977年的6.5%,又从1980年的13.5%下降到1988年的3.9%。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实行中性货币政策,即让利率水平保持中性,对经济既不起刺激作用,也不起抑制作用,从而让经济以自身的潜在增长率在低通胀下持久增长,实现了失业率4%,年均经济增长率4%,通货膨胀率2%的良性运行态势。(1997、1998和199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为4.5%、4.3%和4.2%;1999年,美国的失业率只有4.1%,为30年来的历史低点;与此同时,通货膨胀率只有2.2%,亦为10年来的历史低点。)
我国1996年中央银行成功地运用利率调控宏观经济,取得了低通胀率和国民经济的“软着陆”。1996年年初,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已取得明显成效,物价持续回落,为了防止在控制通胀时出现经济滑波,中央银行两次下调存贷款利率,到1996年底,物价涨幅为6.1%,经济增长率为9.7%。在运用利率工具时,利用基准利率进行利益引导,保持再贷款利率水平与商业银行同期法定贷款利率水平一样或略高的水平,以限制商业银行对再贷款的需求和鼓励归还再贷款。同时成功地引导市场利率水平,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逐月平稳下降,从1996年1月的12.9%下降到12月的11.5%,与中央银行下调的利率方向一致。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