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消费,既能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能激活经济增长潜能,实现“六保”目标。如何激发文化消费?首届“非遗购物节”进行了探索,通过创新整合多方资源,在全社会掀起一股非遗消费热:广大传承人纷纷玩起了直播和短视频,以消费者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非遗技艺和产品;各电商平台设置非遗专区,非遗商品琳琅满目;各省也设立网上“非遗馆”,统一介绍传承人,集中推动传承人触电触网触屏,上线销售非遗产品。
从线下走到线上,从乡村走到城市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扇子在中国已有千年历史,不仅可消暑引凉风,更是文人们的“怀袖雅物”。“非遗购物节”让145岁的王星记折扇在京东平台上“一飞冲天”——6月13日销售量同比增长900%,使得这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制扇技艺成为“爆款”。
像“618”“双11”一样,“非遗购物节”不仅吸引眼球,还刺激了消费,促进生产。它不仅意味着能在电商平台上便捷地购买到非遗产品,更是一次政策理念和运行机制的全方位创新,通过整合资源、凝聚关注、植入产业,激发了非遗传承发展的内生活力。
在今年的特殊背景下,“非遗购物节”引导非遗人率先复工复产、复业复市,从线下走到线上,从乡村走到城市,自力更生,成为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重要抓手。不坐等扶持和救济,从传统生活中走来的非遗与人们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现在依然能满足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做到活态传承。阿里巴巴平台数据显示,吃、穿、用三大类非遗产品占非遗产品总销量的60%左右。
民以食为天,在电商平台的非遗类食品销量稳居第一,占据非遗产品总销量的30%以上。特别是“非遗购物节”正逢端午节前夕,老字号五芳斋粽子在阿里巴巴和京东平台上都是销售前五的热销产品。京东生鲜和五芳斋还试水“用户直连制造”模式,通过京东的大数据采集、分析能力,精准分析出消费群体对于产品的需求,进而再反馈给生产端,这样一来,五芳斋粽子除了传统的蛋黄、鲜肉、豆沙、蜜枣等产品外,还新增黑猪肉高汤粽、蛋黄黑猪肉高汤粽,精准直供京东生鲜平台的中高端用户。
贴近生活的非遗产品销售行情大涨,那些价格不菲的工艺美术类非遗产品的销售量却不大。为推动众多好吃、好用、好玩的非遗产品更好地走入千家万户,扩大文化消费,拼多多副总裁陈秋表示,拼多多的“非遗购物节”专区,对五芳斋粽子、张小泉剪刀、王麻子菜刀等技艺传承良好,深受消费者喜爱的非遗产品,引入“补贴”活动,打响非遗品牌,帮助这些非遗产品更好地进入大众消费。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