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比喻
B.排比
C.鼎足对
D.拟人
A.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B.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C.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D.想佳人妆楼颐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各小题: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 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
二、应试模拟
这段话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请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诟:
绝:
尤:
卓卓:
请将“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译成现代汉语。
阅读《背影》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各小题: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文章选取“背影”这个角度,好在哪里?
课文写作者一见父亲的背影就流泪,这是什么原因?
“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阅读《麦琪的礼物》结尾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各小题:
德拉哭了之后,在脸颊上扑了些粉。她站在窗子跟前,呆呆地瞅着外面灰蒙蒙的后院里……明天就是圣诞节了,她只有一块八毛七分钱来给杰姆买一件礼物。好几个月来,她省吃俭用,能攒起来的都攒了,可结果只有这一点儿……
房里两扇窗子中间有一面壁镜……
她突然从窗口转过身,站到壁镜面前。她的眼睛晶莹明亮,可是她的脸在二十秒钟之内却失色了。她迅速地把头发解开,让它披落下来。
……
她踌躇了一会儿,静静地站着……
她穿上褐色的旧外套,戴上褐色的旧帽子。她眼睛里还留着晶莹的泪光,裙子一摆,就飘然走出房间,下楼跑到街上。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通过什么来揭示人物心理的?
这样的写法对揭示人物的心理有什么好处?
从前面文字中可以反映出德拉心理上的哪些变化?
阅读《风波》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各小题:
“好香的干菜,——听到了风声了么?”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的对面说。
“皇帝坐了龙庭了。”七斤说。
七斤嫂看着七爷的脸,竭力陪笑道,“皇帝已经坐了龙庭了,几时皇恩大赦呢?,,
“皇恩大赦? ——大赦是慢慢的总要大赦罢。”七爷说到这里,声音忽然严厉起来,“但是你
家七斤的辫子呢,辫子?这倒是要紧的事。你们知道:长毛时候,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
发.……”
七斤嫂站起身,自言自语地说,“这怎么好呢?这样的一班老小,都靠他养活的人,……”
赵七爷摇头道,“那也没法。没有辫子,该当何罪,书上都一条一条明明白白写着的。不管
他家里有些什么人。”
七斤嫂听到书上写着.可真是完全绝望了……
这段文字中运用的主要描写手法是什么?
这段话显示了赵七爷什么心理?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在听赵七爷的一番话前后,七斤嫂心理有何变化?
阅读《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各小题: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请将“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
组:
函:
抑:
本:
这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
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这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人物描写方法?
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是一篇立论文章还是一篇驳论文章?
A.《论语》
B.《孟子》
C.《左传》
D.《战国策》
A.孔子
B.孟子
C.左丘明
D.庄子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