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2018年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重点知识点讲义四

来源: 2018-10-19 13:05

 知识点:态度与行为

  核心知识:

  1.态度的概念与成分

  2.态度形成的理论

  3.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4.态度改变的理论

  5.说服与态度的改变

  6.偏见

  一、态度的概念与成分

  阿尔波特(美国)行为主义

  态度是一种心理和神经的准备状态,它通过经验组织起来,影响着个人对情境的反应。强调经验在态度形成中的作用。

  美国克里赫

  态度是个体对自己所生活世界中某些现象的动机过程、情感过程、知觉过程的持久组织。

  美国弗里德曼(重点)

  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

  根据弗里德曼理论,态度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认知成分:指人们对外界对象的心理印象,包括事实、知识、信念。它是其余两部分的基础

  情感成分:指人们对态度对象肯定或者否定的评价及由此引发的情绪情感。它是态度的核心与关键,会影响认知成分和行为倾向成分

  行为倾向成分:指人们对态度对象所预备采取的反应,具有准备性质。它会影响到人们将来对态度对象的反应,但不等于外显行为。


诱因理论:态度的形成是对利益或损失进行衡量的过程,一个人采取的态度受他对于收益多少的判断而决定。
学习理论:人的态度和其他行为习惯一样,都是通过连接、强化、模仿等机制后天习得的。

  认知一致性理论:人们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希望自己的认知结构具有一致性并赋予意义,因此,普遍倾向于采取符合他们总体认知结构的态度。

  三、态度与行为的关系(重点)

  注意:态度是行为的倾向,不等于行为。

  影响因素:

  (1)态度的特殊性水平:态度指向的是一般群体还是特殊个体。特殊性越高,预测越准确。

  (2)时间因素:态度测量与行为发生之间的时间间隔越长,不可知事件改变态度与行为关系的可能性越大。

  (3)自我意识:内在自我意识高的人的态度预测其行为效度较高;而公众自我意识高的人关注外在的行为标准,难以用他们的态度对其行为进行预测。

  (4)态度强度:强烈的态度对行为的决定作用更大。

  (5)态度的可接近性:越容易意识到的可接近性越大。来自直接经验的态度对行为的影响大。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