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点:国际贸易政策
第十章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高频考点:国际贸易政策
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干预 |
目的 |
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国外竞争者的损害.维持本国的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
|||
范围 |
进口干预 |
关税壁垒(限制) |
指国家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来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的一种外贸政策 |
||
非关税壁垒(限制) |
指采用关税以外的手段对外国商品进口设置障碍的各种措施。包括进口配额制、自愿出口限制、歧视性公共采购、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等 |
||||
出口干预 |
出口补贴 |
直接补贴 |
政府直接以现金形式弥补出口企业国际市场价格与本国国内市场价格的差价 |
||
间接补贴 |
对出口企业在出口商品时给予财政上的优惠待遇。如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 |
||||
倾销 |
定义 |
指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正常价值的确定标准:原产国标准,第三国标准,按照同类产品在原产国的生产成本加合理销售费、管理费、一般费用和利润确定 |
|||
类型 |
掠夺性倾销 |
指出口企业为在国外市场上达到排除竞争对手、获取超额垄断利润的目的,在短期内以不合理的低价向该市场销售产品,一旦竞争对手被排除,再重新提高产品销售价格的行为 |
|||
持续性倾销 |
指出口企业为长期占领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而无限期地持续以低价向国外市场出口产品的行为 |
||||
隐蔽性倾销 |
指出口企业按国际市场的正常价格出售产品给进口商,但进口商则以倾销性的低价在进口国市场上抛售.其亏损部分由出口企业予以补偿 |
||||
偶然性倾销 |
指出口国国内存在大量剩余产品,为处理这些产品而以倾销方式向国外市场抛售 |
||||
不利影响 |
对进 口国 |
倾销挤占了进口国相同产品生产商的市场份额.会阻碍进口国相关产业发展;倾销会向进口国市场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传递错误的价格信号,扭曲进口国市场秩序;发达国家新兴产业产品倾销将抑制发展中国家新兴产业的建立和发展 |
|||
对出口国 |
倾销容易引发出口国国内相似产品生产厂商的过度价格竞争。扰乱出口国市场秩序;倾销企业为弥补在出口倾销中带来的损失,通常会利用出口国市场需求弹性小的状况来维持较高的垄断价格,损害了出口国消费者的利益 |
||||
对第三国 |
在进口国市场上存在第三国同类产品竞争的情况下,倾销也会导致进口 国对第三国产品的需求下降,使第三国在进口国的市场份额减少 |
||||
反倾销措施 |
指进口国针对价格倾销这种不公平的贸易行为而采取征收反倾销税等措施来抵消不利影响的行为,属于贸易救济措施 |
||||
反倾销税的征收要求:①该产品存在着以低于正常价值水平进入另一国市场的事实;②倾销对某一成员国的相关产业造成重大损失;③损害与低价倾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