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级经济师考试金融辅导讲义:第一章第五节
知识点:货币均衡的含义和标志
(一)货币均衡的含义
货币均衡的含义: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量与国民经济正常发展所必需的货币需求量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货币均衡的内涵:
1.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量上绝对相等是不可能的。
2.货币需求是由社会商品、劳务总供给决定的,货币供给则要适应经济中客观的商品、劳务的需要。
3.货币均衡还要求货币供给与需求在结构上平衡。
动态平衡的状态
(二)货币均衡的标志
1.物价水平变动率
如果货币供给量超过货币需求量,物价上涨。
2.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
3.货币供给增长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比较,二者增长率趋向一致(正比)
知识点:货币失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一)通货膨胀
当货币供给大于需求时,它往往表现为物价上涨,称为通货膨胀;当货币供给小于需求时,表现为存货过多,资源闲置,称为通货紧缩。
1.通货膨胀的概念:在物价自由浮动的条件下,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供应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现象。
货币供应量超过客观需要量是通货膨胀的原因,物价上涨是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
2.通货膨胀的原因
通货膨胀的原因:货币供应量超过客观需求量
从我国的状况来看:
(1)国家财政原因
政府以公债抵押向央行借款、直接向央行借款、采用大量银行信贷资金弥补国家财政收支赤字,引起银行信贷投放规模过度扩张,都会引发通货膨胀。
(2)国民经济结构原因
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造成的货币供应量相对过多。
(3)国际收支原因
长期、大量的顺差可能导致一国货币供应量过多。
(4)银行信贷原因
(5)固定资产投资过度。
投资建设规模过大,速度过快,超过现有的能源供应、交通运输业等能承担的能力,就会出现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供应与由建设所形成的货币投放不适应,造成市场货币量过多,形成物价上涨的压力。
(6)经济体制不健全。
如果经济体制不健全,往往伴随着市场存在过度投机,价格信号扭曲的问题等,使得价格难以合理反映市场的供需,也会形成通货膨胀的压力。
如果在不健全的体制下,作为创造市场有效供给的企业,由于产权不清晰,缺乏自我约束,不承担风险责任,只追求投资规模扩大,使得银行贷款大量流入效率低下的企业,也是形成通货膨胀的原因。
(二)通货紧缩
1.通货紧缩的概念:指由于货币供给量相对于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等要素的减少而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降、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和经济衰退等现象。
(1)判断依据:
一是看通货膨胀率是否由正转负,二是看这种下降是否超过了一定的期限。
(2)表现的现象:物价水平持续、普遍地下降
2.通货紧缩的原因
货币因素/非货币因素
生产原因/管理原因
国外原因/国内原因
(1)紧缩性的货币与财政政策;
(2)经济周期的变化;
(3)结构失调;
(4)投资和消费的有效需求不足;
(5)国际市场的冲击(表现在出口下降,外资流入减少);
(6)技术进步和金融创新的影响。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