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西安轨道交通]西安地铁成立公共文化咨询“专家库” 贾平凹等9名“大咖”组成“智慧集结号”
7月1日上午,西安地铁公共文化咨询顾问委员会成立暨首届公共文化咨询顾问专家座谈会顺利召开。著名作家贾平凹、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中国工程院院士肖绪文、长安大学校长陈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刘晓君、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刘加平、美国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马清运、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赵元超、西安市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骊明等9人成为西安地铁首届公共文化咨询顾问委员会首批专家,并受邀出席座谈会,共同为西安地铁公共文化发展把脉,为“城市文化长廊”出谋划策。
会上,市轨道办(地铁公司)主任(总经理)宋扬致欢迎词,他说,西安地铁从2006年起步至今历经12年发展,运营指标曾三次突破国内行业最高纪录,但发展速度、规模及文化建设等与市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这次把各位专家邀请到一起广纳谏言,希望大家多为地铁事业发展及地铁公共文化建设出出主意、把把脉,助力我们共同营造大西安良好的营商环境。
市轨道办(地铁公司)副主任(副总经理)雒继锋分别就西安地铁规划、建设、运营、投融资等方面工作向与会专家作了简要介绍,并重点介绍了地铁公共文化建设工作开展情况。与会专家广开思路,畅所欲言,积极为地铁事业发展及公共文化建设建言献策。
长安大学校长陈峰: 2021年西安地铁运营里程将达到243公里,如果把这243公里的地铁运营线路,打造成为一条文化长廊,这将是一块价值非常高的资源,对宣传大西安文化是非常好的阵地,我们一定要把它利用好,绝对不能丢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刘晓君:解决地铁承载文化的问题,需要量的支撑,建议联动高校,发挥高校艺术特长优势,联合打造艺术车站。
美国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院长、设计总监、国际专家顾问马清运:地铁公共空间艺术的打造不能小看公众对文化的理解力,西安地铁文化建设要潜移默化,切忌卡通化、面具化、壁纸化、快餐化,要做经得起百年流传的文化经典。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赵元超:打破以往地铁工程建设条块化分割,让艺术家、设计师参与地铁建设,以打造“世纪的最重要作品”为目标,长远谋划,把地下公共空间当作文化产品来设计,不断提升文化品位。
西安市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李骊明:地铁建设不可逆的性质决定了这是一项最需要图谋长策的工程,微笑是最美的旅游资源,要用友善传达自信、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运用“传统价值+时尚输出+讲世界共同语言”的方式,结合新审美偏好“一路行走,一路山歌”,做出自己的文化特色。
中国工程院院士肖绪文:应该将“汉唐文化+古城风貌+地域特色”延伸到地下,将古都文化深入地下,让每个站都带给市民游客全新的文化体验,充分体现现代人对绿色交通的需求。
著名作家贾平凹:接受聘任是出于一名普通市民对于城市的热爱,随着时代发展地铁被赋予新的使命,地铁穿梭在城市中各大区域,运载着千万乘客,必将成为展示城市历史文化、陶冶民众情操、引导未来思考的重要载体。地铁是彰显城市品质的文化长廊,无论是建筑还是文化,一定要大气,要与城市相匹配。地铁公共文化要实现超前的一级水平,切忌“广场艺术思维”,要体现现代感与厚重感,既承载城市文脉,又要满足市民无法割舍的生活体验,使乘客感受到西安的独有魅力、厚重的历史文化、时尚现代的大都市生活以及城市美好未来的希望。
成立公共文化咨询顾问委员会是西安地铁开门纳谏,提升地铁公共文化建设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受聘专家学者将不定期为西安地铁公共文化建设提供意见和建议,在西安地铁“引领城市发展、实现城市增值,承载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品质”的进程中发挥巨大作用。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