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免责书”呼吁重视大学生心理教育
9月15日,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5000多名新生完成报到,他们踏入校园的第一件事,就是与校方签订《学生管理与学生自律协议书》。协议书明确:"学生本人对自杀、自伤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
乍看"自杀免责书"会出现两种感受,学生会觉得学校缺乏人文关怀,像某学生说的,"学校给你提供吃、住的场所,但不顾你是否健康成长。我们在学校出事了,学校难道没有一点责任?"家长们会徒生顾虑,"我们把孩子送到学校,万一出现什么意外,学校难道袖手旁观吗?"毋庸置疑,"自杀免责书"只是入学协议书,没有法律保护当属无效,然而如此自杀免责条款在很多高校都存在,这无不折射出两个问题,一是高校学生管理的公式化,二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滞后。
近几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深受重视,室友之间发生矛盾、大学生出现情感困惑走极端、毕业前大学生压力大自杀等事件屡见报端,对此家长忧心忡忡,公众忍不住质疑当代大学生:一次失恋便想不开跳楼,遇到点挫折便想割腕,嫉妒同学便发生危害行为,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怎么变得如此脆弱不堪?是社会环境太乱,还是新一代大学生自身有问题?
笔者以为,"自杀免责书"正是要倒逼心理健康教育补课,各大高校应将心理教育与专业课同等重视,在校内开设心理咨询室、减压室和倾诉室,利用课堂时间向大学生灌输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灵活施教,这里既包括性教育、社交技巧、减压训练,也要帮他们树立正确恋爱观,怎样走出失恋、如何进行心理调适等,当然,引导大学生如何帮助他人、如何保护自己、防范欺骗和侵害等也属于心理教育范畴。
从当下看,各大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大都是蜻蜓点水,抑或者是击性的,都是表面文章,对学生来说都是形式和过场,在真正遇到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丧失理性。因此,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下一步应成为考核高校的项目,以督促学校引起重视和具体落实。
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完善,大学生身心健康可得到一定保障,最关键的是他们面对困惑时懂得寻找合理释放、解决的途径,减少不必要的伤害行为。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万能的,自有它的局限性,要想从根源杜绝意外事件发生频率,学校要在内部管理上与时俱进,多一些人性化举措,少一些公式化的免责,少一些硬杠杠的约束,为学生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唯有这样,学生们才能拥有健康成长的土壤 。
近日青岛大学一女生怀疑自己患上胃癌离家出走,后来回家后经过检查只是胃炎,这一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除了看病的门诊不正规外,透露出大学生群体心理承受能力单薄,遭遇问题爱往坏处联想,倒头来自己吓唬自己。像这样的事情,学校也有脱离不了的责任,缺乏对学生的关怀。
总而言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完善心理教育,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制定管理细则,以高度责任感面对学生的安危和冷暖,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特殊情况特殊关照,这是当代大学的人文精神所在。所以,摒弃公式化的"自杀免责书",将精力用在对学生的关怀和教育上,这应是大学亟需修炼的必修课。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