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在校学生发生损害的原因和不同的归责原则

来源: 2017-09-19 22:19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以及人们对于在校学生发生损害的不同认识和法院对此类案件的处理的导向,因此类赔偿起诉到法院的案件越来越多,赔偿要求越来越高。据有的地方统计,有的地方法院判决学校承担责任的占到80%以上,有的家长动辄要求赔偿数万元,甚至十几万元,以致使某些学校谈赔色变,几乎将所有的室外单杠、双杠等要能发生学生伤害的运动器械都撤掉了,就怕发生伤害造成赔偿。于是,一些正常的体育活动也不敢开展,更不要说搞什么野外活动了。其根据原因就是怕在活动中发生意外,产生赔偿纠纷。如此下去,中国的下一代接班人将只能在襁褓中长大,经不得任何风雨,受不得任何挫折。因此,对学生在校发生的人身损害赔偿问题有必要进行一些研究。《人民司法》1999年第10期王洪青同志对此专门著文进行探讨,全国各地的一些专家学者和法律实务工作者也都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但仍觉言犹未尽,特别是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台湾民法专家王泽鉴先生的民事专著,浏览了王利明、杨立新等关于民事侵权的论著,并参考了最高法院编选的一些案例,在原有基础上又进行了一些探索,使思路更加清晰。

  一、 研究学生在校人身损害赔偿的意义

  1、正确认识学生和学校的关系,增强学生和家长的风险意识,增强学校的责任感,尽量避免和减少学生人身损害。同时也必须使学生和家长能够承担必需的风险。

  学生和学校是什么,人们有不同的认识,特别是学校和家长的认识分歧较大。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认为学校是学生的监护人,学生在校发生了人身损害,就应该由学校承担赔偿责任。这种观点认为,学生(特别是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是学生的父母,如果是在家发生一切人身伤害,无论是伤害了自己还是伤害了他人,都应该由其父母承担责任,这是没有问题的。因为父母应该并且可能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但如果是在学校,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不可能直接对其进行管教,因而发生了伤害就应由学校负责。这种观点的基点是认为学校是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

  (2)认为学校和家长之间存在某种合同关系和委托关系,学生家长交了学费,学校就应该对学生的一切,特别是人身安全负责,无论是学生伤害了别人或者受到伤害,都是学校没有很好的教育和管理的责任,属于学校未能恰当地履行合同和尽到受委托的义务,应该承担赔偿责任。

  (3)认为学校就是教育部门,任务就是组织教学,传授知识,当然也要对学生进行组织管理和纪律教育,学校只要进行了这些方面的组织和教育,学生个人不慎或与其他学生之间发生损害或伤害只能由学生本人或其他学生的家长负责。学校只是收少量的学杂费,并非劳务报酬,不能也不该由学校承担任何赔偿责任。

  (4)认为最高法院在贯彻《民法通则》的意见中规定了,未成年学生在学校受到伤害的学校有过错的就要适当承担责任。那么,只要学生发生了伤害,就应该让学校承担责任。因为,这个过错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即使是自杀,还是你教育不够,注意不够的问题呢!因此,只要出现和发生了伤害和损害,就要让学校承担责任。

  (5)认为学校不是托儿所、幼儿园,不可能整天都背着抱着,也不可能不眨眼睛地盯着,只要不是学校故意使学生发生的伤害或损害,就不能承担责任。

  以上观点,从某一个方面都能说出一些道理,但往往是从自己的角度和自己的理解去考虑。认为学校是监护人和与学校是合同关系的观点认为学生到学校后学校就成了学生的监护人或者是认为学校和家长之间成立了某种合同或委托关系,一旦发生损害,学校就要承担监护或者违反合同的责任,这无疑是扩大了学校的责任范围和程度。而认为学生在校发生一切损害又都与学校无关的观点也是不负责任的。未成年人在一般情况下由于自己原因造成自身的损害理所当然地应当由其监护人承担,被他人损害或造成他人损害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59条规定"被监护人造成他人损害的,有明确监护人时,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对于在幼儿园、学校期间受到伤害或造成他人损害的如何承担责任,该意见的第160条规定"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病的精神病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伤害,单位有过错的,可以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

  对于前述的几种观点,王洪青同志对前两种观点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认为学校和学生的关系既不是监护关系也不是委托和合同关系,而是准监护,在准监护关系的情况下,学校只对自己有过错的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我们认为,在校学生的监护权是不能随便转移的,监护权是基于人身关系而形成的一种法定的权利。它在一般条件下,既是一种权利,同时又是一种义务。只有在出现一定的法定事由的情况下才能够使监护权从特定监护人转移到另外的监护人。这些事实包括监护人死亡、监护资格被依法撤销、监护人丧失行为能力、被监护人被他人收养等。而学校对学生承担的是教育管理的责任,对于学生在学校中发生的损害或伤害,无论是被损害还是损害他人,学校只能是在有过错时才承担民事责任,有全部过错,承担全部责任;有部分过错,承担部分责任;无过错,特殊情况下承担无过错责任,非特殊情况下不承担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民法通则》的意见第160条的精神,从总体上说是学校对于学生在校内发生的损害在有过错时承担适当的赔偿责任。那么何谓"适当"?"适当",应当理解为与其过错相适应的合理的公平的责任,不公平不合理则不适当。

  2、树立正确的办学方向

  在一段时间内,学校和家长对学生和学校的关系都没有恰当地正确地认识,也没有正确处理好学生的人身损害赔偿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地方在审理学生人身损害赔偿中相对扩大了学校的责任,因而造成了一些不良倾向,值得认真解决。

  (1)学生家长要支持学校开展积极的健康的各种活动。学生家长应该正确认识学校就是育人的地方,不但要教育学生有良好的道德风尚,有广博的文化、学识,而且还要有健全、健康的心理、生理、身体素质。这就离不开必要的体育锻炼,体育活动,甚至必要的户外活动、野外活动,让学生去经风雨见世面,有的学校对此叫做"淬砺"教育。古人曰:"凡成大事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体肤,行弗其所为"。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所以能在七十三岁高龄畅游长江,就是因为在年青时十分注意锻炼身体,常常在深夜冒雨登山。这也正如人们常说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我们国家和日本联合组织的二次少年儿童夏令营的情况,记者曾惊呼我们中国儿童的自治能力、应变能力和体力都太差。因此,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教训,让子女经风雨见世面,即使磕磕碰碰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大家知道,那些足球运动员几乎没有不断过胳膊折过腿的。通过体育锻炼和各种活动锤炼出一个坚持的意志,对于我们国家的事业和自己的一生是十分重要的。

  (2)学校应该权利正确的接班人的标准,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健康发展,既要注意安全,又要积极地开展种种体育活动及户外活动。当然,马马虎虎,玩忽职守无论如何是不允许的。

  3、将学生人身损害赔偿从无序中解脱出来

  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学校,谁也不愿意出现意外的损害,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有时某些意外又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中国有数亿中小学生,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有1.4万人伤亡。一旦发生意外,必须有一个比较平和的心态。有人说,现在都是独根独苗,你让人心态平和能平和得了吗?我说的是尽量。不这样,能解决什么问题。因为一个人伤了或者死了,你总不能让大家永远都陪着悲伤一辈子吧。

  (1)发生人身损害后,做为学校,首当其冲地是积极地先对受伤的学生进行抢救和治疗,而不能消极地等待、观望,或者是只是忙着到处找家长,而失去抢救和治疗的有利时机。一旦发生纠纷,实事求是地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而不能文过饰非,更不能为了推卸责任,组织老师、学生编织虚假证据。

  (2)做为学生或者家长应该客观地、实事求是地面对现实,通情达理地依法合理地处理人身损害赔偿事宜。要认识到这些问题毕竟是人民内部矛盾。一个学校,一个老师,包括同学,除了那些故意犯罪和首先极为败坏的以外,不可能希望损害的发生。在某种意义上说,大家都是受害者,不能因为一旦发生了人身损害,就把学生和学校、学生和同学的感情都同时损害贻尽。特别是遇到有人驾讼时,更要正确对待。否则,不但得不到法院的支持,自己还会支付高额的诉讼费、律师代理费,更重要的是可能失去同情和正义。

  (3)万不得已诉之法院,也应该依理、依法解决。法院也会尽量做些调解工作,不要因此而成为冤家对头。

  4、努力探索化解风险的正确道路和途径

  学生人身损害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学生家长都是不愿意发生的,但又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尤其是一旦出现,常发生巨额的费用。这种巨额的费用无论是对于学校还是对于学生家长来说都是很难承担的。特别是在造成严重的残疾而失去工作能力时,将生活无着。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家长之所以坚持让学校承担责任,就是认为学校是单位,单位总比个人有实力。总结外国和外地的许多成功的经验,加强人身保险制度建设无疑是十分有效的途径。可以学生家长参保和学校参保相结合。学生个人可以按人参加相当份额的保险。这种保险类似于储蓄,出险后保险公司给予一定数额的赔付。同时提倡学校按学生人数投入一定的保险,这样一旦发生学生在校人身损害赔偿问题时可以由保险机构化解风险。当然,加入了保险,学校也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仍然要加强风险意识,加强责任感。保险公司可以根据参保学校情况,对未出现人身损害赔偿的学校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以鼓励其加强安全教育,减少保险赔付。

  二、涉及在校学生人身损害赔偿问题的几个概念

  我们之所以探讨学生在校人身损害赔偿问题,是因为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它关系到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当然主要是人身健康、生命权利的问题,同时又涉及学校的管理责任及家长的监护问题,还可能涉及其他相关单位的责任。这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搞清楚了,一般的损害赔偿就迎刃而解了。为了更好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把几个相关的概念或相关的问题先提出来加以适当地界定,可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探讨这个问题。

  1、关于"学生"的范围

  至于什么是学生,人们都有明确的理解和比较统一的认识,但这里的学生不是广义上的学生,即与老师相对而言的学生。而是仅指正在学校中学习的学生,更为准确一点说是专指正处于青年或少年时期,经过一定的程序考与或者录取的在国家承认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教育机构中从事学习的人员。其年龄可以掌握到从学前班到大学。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特殊情况,比如没有经过正式录取通过某种关系寄读、借读、临时听课,在发生了类似事情后,并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学生。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比照学生处理。如果是未经任何合法渠道,也未经允许自行听课的就不能算我们所说的学生了。

  2、关于"在校"

  从字面看,"在校"就是"在学校里"。仔细分析,就发现"在校"有不同的含义。当我们说"在校学生"时,是说这些学生仍然还在学校中学习,而一旦他们被颁发了毕业证,离开了学校,就成了毕业生。也可以说不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了。与此相反,下一个层次的学生被上一级学校录取,取得了录取通知书,他只是取得了进入这个学校的资格。当他来到学校,在报到前虽然也可以叫"新生",但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生,只有报道后才取得学生的身份。这是从学生本身来说的"在校"的范围。而从学生与学校的关系看"在校",又有不同的含义。通校的学生踏入校门即可谓之"在校",而住校的学生,只要没有正式明确放假,如每周周末回家,节假日离校,都应属"在校"。而学生上学后,在老师或学校的组织下进行的活动,虽然有些是离开学校到社会上进行的,如到工厂、农村参观,到有关单位实习,因为是属于学校组织的在校期间的学习活动,因而也应视为"在校"。

  我们要研究的重点就是在校学生在校期间人身损害赔偿的有关问题。是否"在校",有时关乎学校是否承担责任的问题,不可不重视。

  3、关于损害的范围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