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中的医源性疾病
医源性疾病(iatrogenic disease),指在诊治或预防疾病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各种言行、措施不当而造成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疾病。出现医源性疾病的环节和涉及面较医源性传播广,可发生在防治疾病的任何环节中,大致可分为诊断性医源性疾病和治疗性医源性疾病两大类。
医源性疾病 - 发展现状
医源性疾病在世界各国也越来越普遍。1973年美国耶鲁大学做了研究,发现在被普查的1252人中,240人患有与医院环境或接受的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包括对诊断过程、药物、输血反应和医院感染。其中44人病情严重,16人死亡。1989年,波士顿大学医学院中心统计研究,发现815名住院病人中,209人患有医源性疾病,其中15人死亡。医源性疾病的首要发病因素是药物,共有208种,其中发病于诊断和治疗过程之后。
在中国随着医药科学迅猛发展发展,各种新药纷纷面市。反映了人类在征服疾病方面所取得的新的成就。一些大型药厂的推销员透露了行将实施的促销新招。临床医生给患者用药时,在不同厂家生产的疗效相同的药品中选用该厂的药品,即直接对有关医生给予奖励,医生用药量与受益的金额成正比。这种促销手段易致药源性疾病。
现在人们在医院就医,医生开一张西药处方列有四、五种药品不为稀奇。有的患者因多种疾病集于一身,盼望疾病早日康复,要求医生多开药。临床医疗中有同时使用六种,甚至于更多的现象。多种药物联用,事实恰恰相反,国内外大量临床医药研究表明,联用药物越多不良反应率越高。如2-5种药物联用其不良反应率为35%;6-10种药物联用不良反应高达78%。由此可见,药源性疾病与联用药物、医生多开药密切相关。
医源性疾病 - 发病因素
医源性疾病的发病因素,主要包括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医疗服务因素及机体因素五个方面。
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指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生物因素所引起的医源性疾病主要是医院内感染。
医院是病人集中的地方,他们所携带的微生物种类繁多,且密度高,而病人又是特殊的敏感人群,易感性高,所以生物因素是医源性疾病的主要因素。
物理因素
医院中存在的物理因素主要是放射线和放射性核素。在肿瘤治疗和疾病的诊断中,如果放射性核素和X射线使用过量,很容易给病人造成损伤而引起放射性疾病。
化学因素
医院中存在的化学因素包括诊断消毒、治疗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类药品,包括西药、中药和其他药品。化学因素所引起的医源性疾病主要是药源性疾病。
医疗服务因素
医疗服务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医务人员严谨、细心、负责的态度,可以避免许多医疗差错或医疗事故的发生,同时医务人员言行举止不当也会对患者造成损害,引起医源性疾病。
机体因素
机体因素是医源性疾病发生的内在基本因素。同剂量的某种因素对正常人可能不起作用,但对病人可能就会起作用,引起医源性疾病。因为,作为病人这种特殊的人群,在身体和心理方面都是不正常的,表现在对医院内感染具有高度易感性,对某些药物具有较低的耐受性。
医源性疾病 - 疾病原因
医源性疾病指由医师或治疗师造成的疾病。其范围很广,数量很多,不是单一个病。各种医疗事故当然属此范畴,这要靠医德和医学知识去减少。误诊也能造成病人心理上的病。比较多见的抗药菌的病也是医源性的,只不过并非某一个或几个医师造成的。此外药物及治疗的不良反应、药物间相互作用等也可产生。如放疗及化疗的各种副作用是预期之中的,只能尽量减少。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