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甘肃国家电网招聘考试行测练习题(67)
关于贫困,巴菲特是这样看待的:“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贫困可以磨砺一个人的志气,可以使人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知道更加珍惜现有的一切,从这个角度讲贫困是事业成功的推动器。贫困就像深埋在地下的煤炭,能挖掘出来就是财富,挖不出来,还是贫困。而要把潜在财富变为现实财富,则取决于多种因素,环境机遇、人的能力品质、正确判断、奋斗精神,缺一不可。贫困是财富还是苦难,关键在于我们自己,有人被贫困压倒,一辈子窝窝囊囊,有人则在贫困面前崛起,终究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强者与弱者的区别仅此而已。”上面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贫困可以使人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是事业成功的推动器
B.把潜在的贫困挖掘出来变成财富取决于多种不可或缺的因素
C.强者与弱者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被贫困压倒
D.贫困可以是财富,也可以是苦难,关键是看你怎么去对待
2.
进入人属的演化演变,我们的祖先便确定无疑地开始成为人类。现在,我们有证据证明这一重大事件并非出现在非洲而是欧亚大陆。作为演化学曾经的世纪重大发现,一块身材矮小的类人的化石曾让我们不得不对关于人类起源的种种基本预设进行重新思考。不过,它并非是十年前的九月在印度尼西亚被发现的佛罗勒斯人,或称为哈比人。这个麻烦的制造者,一个同样矮小的人类家族的成员——人族——在早于佛罗勒斯人大约80年前就被发掘出土了,它就是1924年被发现的“陶格孩童”。这个发现曾使学术界深感震惊和不安,因为它与当时的人类演化图谱不相吻合,这块化石来自那片很少被认为在人类演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大陆——非洲。
这段文字未暗示的信息是( )。
A.佛罗勒斯人大约被发掘出土于2003年9月
B.哈比人的发现可证明人类起源于欧亚大陆
C.一直以来,主流观点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
D.佛罗勒斯人是一个矮小的人类家族的成员
3.
或许,作为一个翻译,一个以在两种语言之间搬运信息为职业的人,最无奈的事情,不是感到不同语言之间的鸿沟无法弥合,而是发现大多数生活在单语体系中的人,看不见那条鸿沟的存在,看不见翻译者为了沟通所做的上穷碧落下黄泉般的挣扎。或许有的人从未意识到,萌发于一片有限的特定土地上的语言,有时是无力为异域事物命名的。
作者意在通过这段文字强调( )。
A.不同语言之间的鸿沟无法弥合
B.不同语言有时无法一一对译
C.人们往往无法认同翻译的辛苦
D.翻译工作很难得到人们认同
4.
无知不等于没学问,无知跟没有学问是两个概念。北宋皇帝宋徽宗是被金兵俘虏的,押到东北,坐井观天,死在那里。你说他没有学问,可不对,宋徽宗有学问,字写得好,词写得好,画画也非常好,他是个大才子。可是宋徽宗是无知的,就谈一件小事。宋徽宗是属狗的,他当了皇帝以后就下令全国不准吃狗肉。中国人从古就吃狗肉,现在不准吃狗肉,民间怨声载道。
这段文字主要告诉我们( )。
A.权力加无知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
B.社会管理要有“制衡”机制
C.任何领导的功过都具有不对称性
D.领导者要适时地调整和改变策略
5.
真正的人,能创造工具的人,是出现在最近一百万年之内。对悠久的地球发展史来说,一百万年只是很短暂的时间,但和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相比,毕竟是太远了。人们总想弄清楚这一百万年之间发生的事情。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论点,即( )。
A.最早的人类起源于一百万年以前
B.人类是自然界生物发展的特殊生物
C.地球比人类历史太长了
D.人类起源之迷总是引起人们对人类发展情况的探寻
[page]
1.答案:
解析:
根据提问“意在”一词知本题为隐含主旨题。
巴菲特主要是从正反两面阐述对待贫困的态度:“贫困是财富还是苦难,关键在于我们自己”,D项是其观点的同义替换。A项只从正面阐述贫困,观点片面;B项是材料信息之一,但不是重点;C项说的是强者和弱者的区别,而材料强调的是对贫困的正反面态度,因此未把握重点。故正确答案为D。
2.答案:
解析:
文段讨论的是对人类演化起关键作用的大陆,第一句话是背景介绍,第二句话是当前研究成果介绍,后面全是叙述此前主流观点的缘起。逐项观察,A项是由“十年前的九月”“大约80年前”“1924年”这三个时间推出的,合理;B项,文中说“我们有证据证明这一重大事件并非出现在非洲而是欧亚大陆”,且始终将佛罗勒斯人(即哈比人)与“陶格孩童”并列,后者是证明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证据,那么前者自然是人类起源于欧亚大陆的证据,故B项正确;C项,“这个发现曾使学术界深感震惊和不安,因为它与当时的人类演化图谱不相吻合”可以推出,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观点并非一直是主流,故C项不正确;D项从“一个同样矮小的人类家族的成员”而来。本题选C。
3.答案:
解析:
据提问知此题属于隐含主旨题。
文段首先阐述了翻译工作的无奈,接着关联词“不是……而是”强调了无奈在于大多数人看不见鸿沟的存在,以及译者做出的努力。最后一句说在不同语言之间,翻译有时无能为力,据此判断B项“无法一一对译”符合文意。
A项的叙述在原文“不是”后面,不属于要强调的。C、D在文中没有体现,句子的意思是人们根本就意识不到所看的文字是经过翻译挣扎而来,并非“无法认同”。
故正确答案为B。
4.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隐含主旨题。
文段讲述了中国古代皇权执掌者做了件无知的事,引得民间怨声载道的故事。由此可知,文段的中心是说明权力加无知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故正确答案为A。
B、C、D选项文中没有提及,故排除。
5.答案:
解析:
据提问可知本题为表面主旨题。
文段重点在与最后,前两句皆是对文段中心的铺垫,重点在于最后一句“人们总想弄清楚这一百万年之间的事”。与之对应的是文段前一百万年前人类的起源。所以正确答案是人类起源之谜一直是人们好奇的重点。D项表述正确。
A与文本内容不符,B在文中没有涉及,C也属于主观臆断,与文本无关。故正确答案为D。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职理培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职理培)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