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广东中烟工业考试申论模拟试卷:治理地下水
二、给定资料
1.2013年3月,备受关注的北方地下水污染问题,有了一份较为权威和系统的调查报告。
这项由国土资源部下属科研机构耗时6年初步完成的研究,对华北平原的地下水水质和污染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结果显示,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综合质量整体较差,几乎已无Ⅰ类地下水,可以直接饮用的Ⅰ-Ⅲ类地下水仅占22.2%,需经专门处理后才可利用的Ⅴ类地下水则占56.55%以上。
采样调查发现,35.47%采样点的地下水已受到不同程度污染,以轻污染为主,中污染、较重污染、严重污染、极重污染的地下水均未超过总取样点数的10%。
该项调查所针对的华北平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的全部平原区以及山东、河南位于黄河以北的平原区,居住有约1.3亿人口,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工业基地。
“华北平原75%以上的用水需求依靠地下水解决”,国土资源部的一位负责人表示,“这项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华北平原地下水的家底,制定更为科学的地下水污染治理方案。”该官员还指出,由于取样有限,该调查报告只能大体上反映出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的趋势,以后还可以做得更为细致,掌握更为全面的数据。
据悉,由环保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和住建部联合编制的《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已经得到国务院批复。
事实上,不止华北平原,整个中国地下水污染都面临着危机!有关部门对118个城市2-7年的连续监测显示,中国约有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了严重污染,33%的城市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
地下水污染主要指人类活动引起地下水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而使质量下降的现象。地下水虽属可再生资源,但更新和自净非常缓慢,一旦被污染,所造成的环境与生态破坏,往往长时间难以逆转。不过,地下水污染几乎是工业发展的“原罪”。上世纪50年代,日本、美国也曾遭遇了相当严重的地下水污染问题。
2.200万口机井遍布田间地头,正在透支华北的未来。
官方通报显示,华北地下水超采达1200亿立方米,相当于200个白洋淀的水量。“事实上,真实的情况可能更严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介绍说,“华北透支的地下水估计已近2000亿立方米,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一个世界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区已在华北形成”。
有研究报告指出,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面积已达733.4平方公里,其中莱州市占274.5平方公里。位于黄海沿岸的青岛市,也已出现海(咸)水入侵问题。
如果要维持淡水—海水界面的相对稳定,淡水水位应高于海水水位,而要维持一定的淡水水位,需要有一定数量的淡水排泄入海。有的岛屿有浅层淡水体存在,其补给来自降雨,但其前提是以部分淡水排泄入海为代价,地下水流动比较慢,淡水的排泄一般是缓慢进行的,如果地下淡水没有被过量开采,滨海或岛屿上淡水—海水界面可以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我国北方沿海地区,进入80年代以来,连续多年干旱,降雨量偏低,地下水补给量减少,但是工农业需用水量却不断增加,地下淡水“入不敷出”,由此带来的大批机井报废、耕地丧失灌溉能力、工业产品质量下降、人畜用饮水等问题不可避免。
3.因有赵州桥,洨河名头响。现在,这条发源于石家庄的河流绝大部分河段已是黑水河,百米即恶臭扑鼻。“这里流的不是真正的洨河水,它的源头已经断流,洨河早就死了!”河北水利专家魏智敏这样描述洨河。
由于上游大修水利、气候干旱等原因,华北平原部分河流变为季节河,常年干涸,成了城镇工矿企业纳污渠,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就近排放,成为地下水的一大污染源。
洨河危机只是海河流域的一个小缩影。海河流域东临渤海,西倚太行,南界黄河,北接蒙古高原。流域地跨八省(直辖市、自治区),包括北京、天津市的全部,河北省大部,山西省东部,山东、河南省北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和辽宁省的一小部分,流域面积31.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3.3%,耕地1.65亿亩,总人口1.22亿。
据调查,2010 年,海河流域废水排放量高达49.73亿吨,未达标的断面比例为60.6%,污染严重河流渠道、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以及不达标的再生水灌溉区等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显著。 4.河北A县某村地下水被曝呈铁红色,村民二十几年来只能饮用桶装水生活。
一位村民介绍说,他曾经拿着水样找人检测过,检测人员给出的结论是,该地地下水中含有0.0096mg/L的挥发性酚、0.014mg/L的硝基苯和3.15mg/L的苯胺。这位村民还说,这些监测数据只会被口头告知,不大可能出现在正式的书面报告中。
浅层地下水变成了红色,无奈之下,该村2002年又打了一口400米深的井,供全村人饮用,尽管水的颜色和口感与正常水并没有什么两样,但仍然没有村民敢喝新井里的水,很多村民只是用它来洗衣服和洗澡。
是谁污染了地下水?村民介绍说,方圆五公里内只有一家化工厂,该厂1988年建立,生产染料中间体,虽然已于2011被关停,但在停产之前这家工厂排出来的废气和废水一直散发着酸臭的气味。村民还说,他们反映这个问题已经五六年了。但化工厂相关负责人说:“环保部门每年对我们的检查都是合格的”。
“红色的水不等于不达标的水”,对此次事件,A县环保局局长说,“比如放上一小把红豆,那里面也可能出红色,煮出来的饭也可能是红色的,不等于不达标”,该局长还说,“环保局已对当地地下水取样,化验结果出来还需时间”。
5.有评论用“清不完的污染,吐不出的口水”来形容我国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史。
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部门主要是国土部、水利部和环保部,分别管理地下水监测、地下水开采和地下水环境。国土侧重地质灾害防治,水利重点关注水文水量,环保则注重水质以及监管污染源。
地下水的防治研究起步也并不晚,位于北京某高校内的一口监测井,自上世纪60年代起沿用至今,甚至在国际学术界小有名声。
三大部门、几万人围着地下水忙碌了数十年,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却看似一穷二白:要数据缺数据,要法律没法律,大部分地方的监测站点几十年都没建起来,更谈不上高标准修复已被污染的地下水。
2001年,跟随国土部地质调查局与德国的合作项目,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副主任田延山参观了原属东德的一处废弃铀矿。德国人给矿洞打洞、灌水,再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地下水修复设计,清洗冷战时期遗留的危险矿洞,并处理洗矿用水,“当地人说修复投入比开采这个矿本身的投入都多”, 田延山感叹,“像德国人这样尽心尽力修复水环境,在中国仍然不太可能发生”。
我国涉水部门之间的“协商”,已经积极启动!但因耗时巨大而被公众质疑。就地下水监测站联合建设一例,水利部和国土部磨合了七年才修成阶段性正果,包括部门副部长、司局长等对等级别人物的大会议有数十次,由科研院所出面的讨论则多达几十次。
6.企业排污是地下水污染的关键原因。2010年5月,《半月谈》刊发了《地下排污:致命威胁悄悄逼近》的报道。报道指出,除了挖渗坑、渗井偷排外,为了躲避查处,有的污染企业竟用高压泵将大量污水直接注入地下。
然而,这一现象似乎并未引起政府和公众足够的重视,地下排污也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这不仅让更多民众生活于危险之中,还引发了恶性环境污染事件的接连发生。
2013年2月12日,公益人士披露,在山东F市,化工厂、造纸厂等将污水高压水井压到地下,致命性地污染地下水却可逃避监管。据悉,地下排污法已在河北、山东等地悄悄进行多年。
2月17日下午,F市当局在回应媒体采访时表示,“2月15日,F市环保局下发《关于对网民爆料潍坊许多企业将污水注入地下进行全面排查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和市属各开发区实施全面拉网式排查,对重点区域、镇村周边企业重点排查。目前,F市已排查企业715家,暂未发现帖文反映的问题”。
7.F市企业污水偷排事件曝光后,《法制日报》视点新闻部联合搜狐网,对企业偷排造成地下水污染加重的现象进行了在线调查,结果显示:97.54%的被调查者认为企业偷排污水的现象严重;99.31%的人担心饮用水的安全问题;75.86%的被调查者认为一些地方为追求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对污染企业睁只眼闭只眼,是企业偷排屡禁不止的原因;22.07%的人认为企业偷排的原因在于违法成本太低。
也有人为企业排污辩护,有网友在某政府网站论坛中写到,“先污染后治理”几乎是所有发达国家都走过的发展道路,并且走得还不错,污水排放只不过是“先污染后治理”道路的一个小缩影,有其合理性。
对此,有专家分析,我国的劳动生产率是发达国家的1/30,而能耗是发达国家的6倍至8倍,污染排放是发达国家的30倍,环境和能源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此外我们还有来自国际的压力,现在一系列的国际规则都是为有利于发达国家而制定的,如绿色贸易壁垒等等,我国的生态成本和环境成本很难转移出去。环境问题也是社会不稳定因素,据统计,环境纠纷在2005年就达到5.1万次,而与环境相关的投诉上访也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由于经济发展过快,西方100多年累积的环境问题在我国的近20年中集中爆发,发达国家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的时候,能够回过头来治理污染,我们根本就等不到那个阶段。
8.关于企业偷排事件,舆论争议的另一个焦点是公众环保权力匮乏的问题。
F市打井排污事件引发公众对地下水污染问题的高度关注,让公众再一次感叹人类赖以生存的水、空气、土壤,正在成为侵蚀健康和生命的毒物,更让公众明确感受到,“权力”在“环境不公”前的苍白与无力!
“北方地区65%的生活用水、50%的工业用水和33%的农业灌溉用水都来自地下水,全国655个城市,有400多个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长年致力于地下水污染研究的学者郑春苗介绍,“在我国农村地区,村民大多是将用手压井直接抽取的浅层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这意味着,我国大部分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都在直接或间接地饮用着被污染了的水”。“地下水污染具有隐蔽性、延时性,一般不会造成突发性环境事件,而在中国,非突发性的事件很难被曝光”,郑春苗说,“近些年水污染事件频见报端,但由于地下水污染造成的危害事例却很少被报道,再加上地下水污染物的释放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普通人根本意识不到或者没有能力去验证地下水污染与其所遭受负面影响之间的关联性”。
在这方面,广泛存在却被公众习惯性忽略的地方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根据《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早在2003年底,全国就有氟斑牙患者3877万人,氟骨症患者284万人,地方性砷中毒患者9686人,大骨节病患者81人。这些病皆与环境地质因素密切相关,尤其与被污染了的地下水有关,比如高氟、高砷水是地氟、地砷病最主要的致病原因,大骨节病则与饮用水中富含较多腐蚀酸有关。但是,至今还未见到有地方病患者能意识到自己的病与饮用水之间的密切关系,也很少有媒体为他们“解密”。
此外,还有学者指出,要把土壤,重金属,人类,污染,健康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的结论寻找出来,技术上很有难度,涉及采样方法,指标,精度等相关关系,单凭政府部门的力量显然难以达到,即使勉强过关,也会浪费大量资源,唯有及时公开政府在地下水污染防治方面的进程及相关举措等信息,公众尤其具有专业知识的公众才能就采样方法、指标、精度等提供更为合理的建议,“地下水污染的问题要摆到地面上看。”该学者评论。
10.美国最的地下水污染事件发生在1978年。在距尼亚加拉瀑布不远处,有一条意为“爱之河”的拉芙运河,然而,有一段时间,拉芙运河带给美国民众的不是爱,而是病痛。1947年至1952年,当地一家名为“福卡”的化学工业公司将含二恶英和苯等82种致癌物质的21800多吨工业废料排入运河,运河被填埋后,这一带变成一片广阔的土地,开发商盖起了大量住宅和一所学校。从1977年开始,这里的居民不断发生各种怪病,孕妇流产、儿童夭折、婴儿畸形,癫痫、直肠出血等病症也频频发生。后来,多种有毒物质的黑色液体从地下渗出地面。1974年至1978年之间出生在这里的孩子56%有生育缺陷,自从搬到拉芙运河,妇女流产率增加300%,泌尿系统疾病增加300%。
拉芙运河事件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引发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1980年,卡特总统颁布了划时代的法令,创立了“超级基金”法案,其中规定了极其严厉的连带环境责任制度,防止企业将危险废物肆意排入地下。
在美国,部分地方允许向地下排放污水,但必须专门的方式排放,且对地下排污的水质要求要高于地表排污。
目前,美国89%的工业废水,采用深井灌注的方式被深埋到地下。这种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在地质结构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构筑一个千米深井,然后将工业废液灌注入内,封存其中。在灌注过程中,废液会穿越若干个地层,会有六层安全保护管道将废液和周边地层完全阻隔。随着时间推移,酸性废料和碱性土壤层综合,最终实现无害化。近几年,深井灌注技术已开始逐步进入中国。
11.技术革新也为地下水污染修复带来了曙光。可渗透反应墙(简称“PRB技术”)是目前欧美许多发达国家新兴的用于原位去除地下水及土壤中污染的方法。
可渗透反应墙是一面由活性铝、活性炭及沸石等活性物质组成的埋在地下的“墙”。当污染物反应墙时,离子交换、表面络合、表面沉淀、生物降解等作用除去污染物。
这项技术已经在北美和欧洲地区成熟应用,在治理点污染上收效良好。
然而,这项技术在中国几乎没有应用案例。某学者分析,可渗透反应墙在中国无法推广,可能与我国对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相对滞后有关。
“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包括北京在内的很多城市出现了地下水‘漏斗’,其水位比周边水位要低很多,而且由于开采量远大于补给量,地下水枯竭,水环境容量减小,地下水也更容易被污染,也更难治理!生态脆弱到崩溃的边缘,这是当今发展中国家比西方发达国家面临的更大的挑战”!
12.二战后,日本经济飞速发展,随着重大环境问题地不断发生,日本社会对公害的关注空前增强。日本在1962年颁布《煤烟限制法》、1967年制定《公害对策基本法》、1968年出台《大气污染防止法》,以遏制环境恶化趋势。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遗憾的是,这些环保法案的执行并非一帆风顺,法律执行初期曾遭遇到多重阻力和抵制,在高增长的1960年代后半期,日本几乎所有的重要城市都未能依法达标。从1960年代后期开始,在日益高涨的民间舆论、席卷日本全国的“反公害”市民运动和新闻界的积极推动下,日本污染治理出现了转折。事实上,早在1963年,跨越三岛市、沼津市、清水町3地的石化联合企业带建设计划,就因当地居民的联合抵制而破产。这对1960年代后期开始的反公害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民意面前,日本政治家,尤其是主政一方的地方首长,开始纷纷凭借“反公害”姿态赢得选举,并先于中央政府强势推动治污。在这样的形势下,日本国会重新开始加强立法。1970年12月召开的“临时国会”对《公害对策基本法》进行修订,将“环保应与经济相协调”条款删除,集中审议并14部公害法案。同时,从1960年代中后期开始,要求损害赔偿和禁止排污的一系列“公害诉讼”正式拉开帷幕。参考文献: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在2012年11月12日召开的十八大新闻中心第四场记者招待会议上,环保部长周生贤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是通往美丽中国的一个路标,这个问题是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形成的一个共识。它的提法就是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中国环保新道路。周生贤还指出,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难度很大,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中国走不通。
三、作答要求
(一)请阅读给定资料1~6,归纳概括导致华北地下水污染危机的原因。(15分)
要求:准确,全面,简明。不超过250字。
(二)在“企业偷排污水”事件的处理过程中,A县“红豆局长”作出的“回应”显然不能令人满意,假如你是上级主管部门的一名督察员,请你拟定一份应对这一“环保事件”的处置建议,供领导参考。(15分)
要求:指明当事官员的错误,内容具体,针对性强,措施合理得力。不超过250字。
(三)有观点指出,“地下水污染的问题要摆到地面上看”,请根据给定资料,谈谈该观点依据的理由。(10分)
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全面,分析合理。不超过200字。
(四)给定资料7中提到了某网民的观点,假设你该网站的负责人,请你拟写一份回帖,对该观点进行回复。(20分)
要求:观点正确、明确,分析透彻,论述有条理,语言得体,不考虑行文格式。不超过350字。
(五)有评论指出,“捍卫地下水就是捍卫生命线”,请参考给定资料,以“捍卫生命线”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
1.观点正确、结构完整;
2.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1000~1200字。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职理培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职理培)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精品课程
更多-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
- 长理职培微信公众号
- 每日推送精彩考试资讯
长按二维码识别
微信搜索“ 长理职培”
-
- 加入QQ群一起来考国网!
- QQ群号:223940140
点击进入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