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理职培•广东
国电

2020广东军队文职考试《物理》高中阶段考点:玻尔理论

来源: 2020-02-08 19:30
精品课程

玻尔理论是指一种关于原子结构的理论。1913年由玻尔提出。是在卢瑟福原子模型基础上加上普朗克的量子概念后建立的。

  玻尔理论的基础是普朗克(M. Planck)的量子论和爱因斯坦的光子学说。1900年 ,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时,提出了著名的量子化理论。该理论指出,物质吸收和发射能量是不连续的。也就是说,物质吸收和发射能量,就像物质微粒一样,只能以单个的、一定分量的能量,一份一份地或按照这一基本分量的倍数吸收或发射能量,即能量是量子化的。这种能晕的最小单位叫能量子,简称量子。1905年,爱因斯坦(A. Einstein)引用普朗克的量子论并加以推广,用于解释光电效应,提出了光子学说。当能量以光的形式传播时,其最小单位是光量子(简称光子),实验证明,光子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能量及其他物理量的不连续性是微观世界的重要特征。

  玻尔在氧原子和类氢原子(即原子核核外只有一个电子的,如等)的光谱以及普朗克的量子论、爱因斯坦的光子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结构理论的几点假设。

  核外电子只能在某些特定的(有确定的半径和能量)圆形轨道上绕核运动,电子在这些符合量子化条件的轨道上运动时,处于稳定状态,这些轨道的能量状态不随时间而改 变,因而被称为定态轨道。在定态轨道上运动的电子既不吸收能量,也不放出能量。张为臻博客

  电子在不同轨道上运动时,其能量是不同的。轨道离核愈远,能量愈高。当原子中的电子处于离核最近的轨道时,它们处于最低的能量状态,称为基态。当原子从外界获得能量时,电子可以跃迁到离核较远、能量较髙的轨道上,这种状态称为激发态。电子的能 S量是量子化的,它不可能处于两个允许的相邻轨道的能量之间。

  电子在能量不同的轨道之间跃迁时,原子才会吸收或放出能量。处于激发态的电子不稳定,可以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上,同时释放出光能。释放出光能(光的频率)的大小决定于两轨道之间的能量差,其关系式为:,式中为髙能级的能量;为低能级的能量。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职理培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职理培)

直播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相关推荐
热门排行
长理职培微信公众号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微信搜索并关注公众号:CLZP66
回顶部
'); })();